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施耐德电气朱文沁:在云端到边缘的协同发展中大有作为

“过往的生产力源自我们如何让物、人与生产资料更高速地流动起来,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建设港口、机场和高速公路。在上述要素已经充分流转起来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考虑如何让数据也能充分流转起来,实现数据和数据的协同以及价值的挖掘”,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关键电源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朱文沁日前在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深圳站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朱文沁看来,这一变化充分体现在当前“新基建”的热潮中。“新基建”之所以“新”,在于它与传统基建不同,是数字化基建,也是为数据流通提供必要配套设施的基建。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朱文沁认为,一方面大型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数量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布局于边缘侧的智能化设备也正在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这些贴近现实世界的节点,数字世界联通物理世界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打通。当“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数据基建网络实现贯通,并结合具体场景产生深度应用时,数据流转和运营的真正意义将得到展现:创造新的生产力。这一变化也对施耐德电气关键电源业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施耐德电气是业内少数能够提供整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中低压设施到IT空间,从电力输入到信息输出,基于完整立体的物理基础设施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施耐德电气正扮演着“新基建”服务商的新角色。

从ITD到关键电源

2019年朱文沁所在部门迎来了一次更名。此前的名称叫做ITD(ITDivi-sion),更名后则称为关键电源。“这是一次全球范围的更名,原因在于大家观察到了市场上的一些变化”,朱文沁表示。

关键电源业务部门的核心产品是UPS(不间断电源),此前UPS主要应用于与IT直接相关的场景,比如大型数据中心、数据机房等。这些设备对用电质量的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数据源源不断的储存、传输和计算,这也是朱文沁所在部门此前称为ITD的原因。

但是在去年甚至更早的时候,施耐德电气洞察到随着云边协同的推进,越来越多边缘节点上的IT设备或非IT设备被改造得更加智能化了,这意味着它们也变成了一个数据收集和传输的节点,市场也蕴藏着更广阔的机会,部门的更名也正是基于这种变化。

随着数字化的推进,对数据连续性、稳定性的要求正在从IT行业溢出,成为一个跨行业的普遍性需求,这种趋势也将在“新基建”的推动落地过程中变得更为广泛。“新基建概念落地后,我们能看到在大型数据中心方面,有更多的政策落地,比如对于能耗的要求;而在边缘侧方面,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落地场景应用”,朱文沁表示。

服务业务担纲要角

数据量的日益增长和边缘侧的数字化改造正互相推动,并对数据基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前,在大型数据中心建设上,除了提供一体化物理基础设施和预制化解决方案外,施耐德电气主要以DCIM服务为主,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提供基础环境和设备的监控。但随着大型数据中心规模的日益扩张,如何实现基建部分和IT资产协同运营成为了业主方和运营商的痛点。

基于在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运维实践,,施耐德电气深度挖掘设备与运维流程的有机融合。创新的DCOM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服务将为客户提供可配置的定制化运维管理模块,并进行数据中心的全局信息、数据的汇总互通,运用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数据中心达成可靠性保障和最优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提高运营水平。“我们在数据中心领域有长期的积累,这其中不仅有很多看得到的设备,还有看不到的能力,比如标准化的流程体系等。我们需要把这些行业积淀以及经验结合起来,去帮助超大型数据中心应对其日益扩张的规模所带来的对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更高的挑战,基于数字化的智能平台,将帮助客户最大化数据中心价值。”朱文沁表示。

大型数据中心规模扩张的同时,边缘计算则推动了分布式数据中心的广泛出现,这些数据中心不仅仅配置在工厂车间和零售门店等场景,甚至有一些数据中心还分布在海岛上的灯塔或者边疆地区的粮仓,这对运维人员的数量和专业度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为此,施耐德电气也在去年推出了ITE数字化云平台,可以帮助本地及时把所有的物理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并从端传输到云,然后在云端用统一的平台去进行管理。运维人员可以用手机远程看到所有不同节点上分布式基础设施的实时运行状况,并察觉问题所在,从而解决分布站点数量快速增长与运维人员数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落地场景的未来可期

数据的打通与中国本土的场景结合,催生了一些深度的行业应用,其中一些是业内人士以前都没有想到过的。比如施耐德电气在今年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了一款超融合胶囊数据中心,这个产品的特色是能够在一个界面里融合IT设施与非IT设施进行统一管理,了解IT负载以及非IT负载的环境监控等多项数据,加速IT和OT的融合汇聚。这款产品被应用在了一些超出设想的领域,让朱文沁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在了铁路建设公司对高铁铁轨焊接工作的一线监管中。

在铺设高铁铁轨时,需要进行铁轨焊接,此前对该工艺的管控方式是通过现场拍照或录像,然后再通过照片或视频判断焊接是否符合标准。但是通过人工难以进行标准化的录像、摄像,拍摄角度、设备都会影响最终的画面判断。

当把一个可以提供算力的设备加载在施耐德电气的超融合一体柜上,按照施工节点进行放置,用同一个角度进行拍摄,然后在边缘侧通过图像识别比对标准化的焊接过程,利用焊接位置,火焰高度、颜色,焊接时间等参数判断现场的工作是否符合标准,并及时反馈结果。

在朱文沁看来,这一成功案例显示了“新基建”的真正核心,即用数字化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带来生产力的提升。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是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只有结合关键业务场景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创新,才能带来货真价实的成果和业务回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服务商需要有与产业场景深度结合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察觉真正的痛点所在。“施耐德电气在能源管理与工业自动化的部分均有优势,我们过往为很多行业都提供过自动化和能效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如智能制造、电子、零售等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累积了相当多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的know-how。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参与度和更多的发言权配合我们的客户去找到充分利用新技术情况下的新机会,”朱文沁表示:“这也是施耐德电气能够领跑数字世界的核心优势!”。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