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刚刚过去的2020年可谓是私募的“大年”,“公奔私”的热情也明显升温,原东方红资管副总经理林鹏、原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郭特华、原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等纷纷转战私募。

不过,从过往业绩水平来看,部分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后并非顺风顺水。

数据显示,披露业绩的539位拥有公募从业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去年前11个月平均收益为23.78%,其中18位基金经理甚至未能取得正收益,最大亏损幅度更是达到72.19%。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在投研资源、操作风格等方面遇到了一定困难,因此奔私后的短期业绩低于市场预期,又因不能公开宣传而逐渐被边缘化。投资者应理性看待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以长期视角来评价和选择私募产品。

“奔私”潮再起

刚刚过去的2020年,资本市场演绎着各种传奇,具有公募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募起资来显得“颇为顺畅”,因此,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迈出了“奔私”的脚步。

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显示,深圳诚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12月22日完成登记,机构类型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余海华。公开资料显示,余海华不仅拥有券商从业经历,还曾担任华林证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负责人。

此前,原东方红资管副总经理林鹏也下海创办了和谐汇一资产。和谐汇一资产首批产品单日热卖约180亿元。另外,原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郭特华去年创办了海南富道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富国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于洋与曾在百亿级私募源乐晟担任研究总监的柳士威,合伙成立了上海钦沐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原大成基金研究总监、社保投资部总监王文祥也加盟了新锐百亿级私募——聚鸣投资。

滨利投资基金经理梁滨分析称,2020年公募基金业绩明显优于私募,优秀的业绩极大提升了资管人才的自信心。另外,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使得更多公募基金经理愿意自立门户,以将自己的投资理念发挥到极致。

“奔私”后业绩难续传奇

那么,带着公募光环奔私的基金经理业绩如何?从数据来看,似乎有些不尽如人意。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在私募公司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高管、基金经理等核心职务的人员中,有597人拥有公募从业背景,他们也被归类为公募派基金经理。其中,披露净值的539位公募派基金经理去年前11月平均收益为23.78%。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派基金经理的业绩分化极为明显。去年年初至11月20日,共有13位公募派基金经理实现业绩翻倍,但也有18位基金经理陷入亏损,其中最大亏损幅度更是达到72.19%。

比如,北京一家老牌私募公司的基金经理,2005年9月28日-2009年6月12日公募任职期间曾取得三年多超过170%的最佳回报,但截至去年11月20日,其2020年管理的一百余只基金产品整体收益仅为4.16%,业绩排名处于公募派基金经理的后10%位置。历任北京中合大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权益部副总经理、诺安基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交易总监的某基金经理,同期亏损幅度更是超过30%。

此外,在资管规模方面,据私募排排网透露,除了前兴全基金总经理杨东创办的宁泉资产,以及林鹏创办的和谐汇一资产发行了爆款基金以外,其余公募派基金经理所在公司规模扩张较为一般。

需卸下光环适应私募法则

对于多位公募派基金经理业绩和规模并不十分突出的现象,冬拓投资总经理王春秀分析称,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能力的下滑,公募基金具备强大的研究能力,当基金经理突然脱离原有的平台,必然导致其研究资源获取能力的下滑。另一方面是由于基金经理专注力的下降,基金经理奔私后,要自己负责募资、管理、研究、投资等诸多事宜,非投研相关的琐事会造成多方面的精力消耗,进而影响其基金产品的业绩。

“我之前管理公募专户,业绩排在行业前列,但是奔私之后的前两年业绩一直不理想,主要还是投研团队跟不上公募时期的水平,而且需要适应私募行业追求绝对收益的风格,因此三年后业绩才有起色。其实每个奔私的基金经理都需要忘掉此前的光环,踏实做投资,因为私募行业没有团队来帮你‘造星’,只能靠业绩说话。”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创始人直言。

滨利投资基金经理梁滨也认为,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并不十分突出,除了受制于投研团队因素,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在从追求相对收益转变到追求绝对收益的过程中,基金收益会有明显的下滑。

对此,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提示,去年的结构性行情点燃了投资者借基入市的热情,但在选择私募管理人和产品时,不能完全看其是否有明星光环,需了解其长期业绩以及投资理念,选择匹配自身风险收益要求的基金产品。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