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本报记者屈丽丽

疫情之下,智慧城市迎来大考,也引发了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质疑和反思。2019年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在疫情期间似乎并未发挥我们想象中的作用,比如,在小区流动人口的管理上,防疫只能靠小区封锁和人口摸排,疫情期间的智慧城市并不“智慧”。经此一疫,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如何建设正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不仅如此,伴随“新基建”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各省市相继公布投资计划,“新基建”最终投资或许会超过34万亿元,相当于2019年国内GDP三分之一。当如此庞大的资金涌入新基建的时候,智慧城市又该锁定怎样的发展方向?

浪潮集团(以下简称“浪潮”)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基于其云+数+AI的核心优势,正在抓住机会酝酿一场重大转型——即打造成为“智慧城市运营商”。

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性落地,“新链接、新生态、新运营商”,正在成为浪潮智慧城市运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当好智慧城市运营商,如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相关技术的基础设施与交通、金融、环保等具体应用领域进行连接,推动各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成了大家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近期,《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浪潮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姜振华。

智慧城市与社会治理

《中国经营报》:疫情期间各界对智慧城市期望值很高,而浪潮很早就提出了“智慧城市运营商”的定位,能否回顾一下疫情期间智慧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

姜振华:的确,在疫情之前,全国多地就在建设智慧城市,这直接导致了疫情期间各界对智慧城市很高的期望值以及后来的预期落差。但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包括网站、办公OA等建设,卫生、环保、能源、水利、交通等行业应用建设;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之上,提供云服务支撑;第三阶段是“烟囱化”系统的横向贯穿和打通,帮助政府流程再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疫情的突发导致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变得突出而重要。而疫情的防控工作是公共卫生主导,需要公安、城管、气象等部门配合,在这些配合中,更需要点对点的数据传递,同时做到较强的时效性。正是这一点,让智慧城市与外界的预期出现了差距。

事实上,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在早期阶段,还需要沉淀,把基础搭建好,将各项信息化应用和数据融合好,只有把问题找准,才能把智慧城市贯穿下来。

《中国经营报》:信息化摸排和网格化管理是这次疫情期间总结下来的非常重要的城市管理手段,能否结合浪潮“智慧泉城”的项目谈谈它们在基层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姜振华:其实社区管理,包括网格化的管理,住建部已经提了很多年,国家在各个城市里网格的功能或者职能也建立了起来,但平时解决的仍然是社区里面围绕市民的社情民意、卫生、救助等工作,虽然有一些信息化的工作,但信息化只是辅助。

比如这次疫情发生后,社区需要做人员的摸排,同时外防输入。原来是通过人工登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相应的作用,但是登记的内容、形式仍非常简单,尤其是最终登记完成后,人和人之间、楼和楼之间、小区和小区之间、街道和街道之间的摸排还需要做很多的相关分析,原有的人工登记根本做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城市在基层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就会看得比较清楚。以济南为例,疫情发生后,济南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做人员摸排,此时济南的智慧城市系统“爱城市网”已运行了很长时间,本身具备一定的注册量和用户的感受度基础,因此在关键时候能够快速定制好人员摸排的工具功能。

济南市公安局开始在全市推行身份健康码,并在社区首先启用,在启用的过程中把人员的数据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做初始化,初始化过程中在小区的出入口就能够做数据的更新,数据更新的同时把数据实时地传到公安局,借助公安局强大的研判能力,在基础数据收集上来以后,很快就能够对疑似病人进行分析,以及提供社区的配套服务。

智慧城市的未来方向

《中国经营报》:“新基建”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姜振华:从今年开始,随着国内投资的加大,新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正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其中,5G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将获得快速发展,加上整个5G技术的发展,会使得基于环境、疫情,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的连接,整个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连接,以及城市里面以路灯为载体的基础设施的连接,都成为可能。

目前,全国都在加大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核心对应的就是整个城市的管理、服务。在我们看来,城市管理、城市服务除了网格员、社区管理服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这在2020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窗口期。从各方面来看,当前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在数据系统采集和系统分析的背景下,新基建对于解决城市的核心问题和公共问题(包括疫情所暴露出的相关问题)都将产生更大的支撑作用。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姜振华: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包括四个重要的方向:一是用问题和应用导向审视和完善智慧城市的规划。比如我们在反思:为什么做了大量的信息化布局,却并不能在疫情发生后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撑?这是因为应用场景所对应的问题没有得到揭示,或者问题揭示了也没有进行归类。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发现真正的问题,然后通过问题归类不断完善和提升智慧城市的规划。

二是要强化技术平台的能力。浪潮是“平台+生态”的互联网企业。先说平台,用户需求复杂多样,尤其疫情期,有的地方无法实现简单报表定制、报表统计、数据采集,如果城市除了“云”“数”支撑之外,还有能定制的平台支撑,很多工作就会迎刃而解。因此浪潮也在不断打造平台,基于“云”“数”的平台,打造SaaS套件。

需要注意的是,SaaS也是一种服务,SaaS套件需要生态。我们看到的企业在转型中,一类是往平台上转,一类是往SaaS上转。在平台上,往往也是引入问题导向的SaaS套件和SaaS的服务,与智慧城市进行融合,比如城市管理、环境检测、应急管理、物资调度、公共卫生,平时保证城市运转、整体的发展,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定制,快速支撑,快速保障个性化的服务。

三是运营能力。这就需要各地基于原有的基础不断强化本地化的支撑能力。疫情期间通常采取不见面办公,这样由本地公司运营支撑,效果更显著。

四是智慧城市建设是持续过程,要想在运营中见成效,就要通过服务输出实现长效运转。举例来说,疫情期间,我们通过摸排和收集企业、个人等的数据,以解决人员管控,企业复工用工短缺、物流和产业链的问题。这些数据和原有的政府数据可以相互融合,进一步地变成有效的价值。比如浪潮在山东省等地提出,把数据变成服务输出,数据通过平台运转,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合作伙伴和生态,实现自底向上服务,该服务也是浪潮智慧城市运营的一个趋势。

数据授权与数据安全

《中国经营报》:众所周知,数据运营涉及隐私边界,而浪潮首开了政府授权数据运营的先河,能否谈谈浪潮在公共数据运营上的经验?

姜振华:是的,政府授权数据运营是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设计达到政府惠民和百姓便利的效果,但这涉及到数据确权和数据安全两个大数据应用中的难点。

在数据确权方面,浪潮作为推动政府数据开放的先行者,深知政府数据开放责任之大,并秉承“无授权不使用”的原则。事实上,早在2016年,浪潮董事长孙丕恕就认为:“数据一旦开放,就可能涉及到公开后的责任问题,如果一些个人隐私被泄露,政府部门就可能会面临被追责,怎么办?推动公开需要明确哪些数据要公开、怎么公开。在这里,企业有责任去通过探索和实践,帮助政府逐步形成这个标准。”

所以,浪潮最终提出了数据“两授权一服务”的使用原则。举例来说,在山东省济南市,在政府授权下,患者可以通过“爱健康APP”调阅个人健康档案,实现无纸化医疗信息查询,进行手机预约挂号。患者将个人实名专有的电子健康码授权给医生,医生能够在线查阅患者所就诊医院的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患者可以设置与银行密码一样安全的查询口令,并自行设置可共享的档案信息,以确保隐私及信息安全。而这一过程,就涉及到患者作为数据生产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进行的授权,以及政府机构将个人健康医疗数据授权给爱健康APP,进而形成身份认证、信息共享的惠民服务体系。

更准确地说,所有数据的启动都来自于服务启动,信息的流转本身来自于授权的确权结构,最终确保了无授权不使用。

在数据安全方面,浪潮通过创新的引入“数据铁笼(IDS)”来实现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可用不可见”。该技术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数据处理过程封闭隔离,通过内存计算实现数据用后即焚,计算结果定向到指定位置,处理过程中区块链能够全程锁定,并实现可追溯。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安全问题小到与个人生命财产密切相关,大到影响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战略安全。以医疗信息为例,一个人的健康信息是隐私,但一个地区的人群健康信息就上升到战略级别。所以,使用数据过程中的安全防范就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区块链的认证、授权和调用留痕等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除了数据确权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之外,浪潮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和公共数据运营的先行者,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数据运营的可持续性。在这方面,浪潮与保险公司和医药厂商碰撞出了更多“火花”。比如区域数据集中后,在严格的授权和隐私保护体系支撑下,开展快速理赔服务;再比如基于区域人群特征开展个性化保险产品设计,以及精准匹配新药患者人群等。

深度 智慧城市是运营出来的

作为集产业、技术、模式、资本等于一体的复杂的巨大系统来说,智慧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运营的重要性正变得日益突出。

这也正是浪潮提出打造“智慧城市运营商”的背景所在,早在两年前,浪潮集团执行总裁陈东风就提出了要“打造智慧城市运营新模式”,倡导通过市场化运营体制机制创新,聚合价值生态,赋智整合城市资源,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综合化、集约化、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拉动数字经济发展。

无独有偶,紫光云公司总裁兼CEO吴健如也曾经表示,智慧城市不是建设出来的,而是运营出来的。不仅如此,阿里也罢,腾讯也罢,它们在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子公司,通过整合当地资源进行运营。甚至有业界人士提出,如果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的话,那运营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

那么,为什么运营对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此重要呢?

在姜振华看来,浪潮首先要做运营,就是要把所有的信息化、所有的系统打包成服务。“我认为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换,商业模式的转换能够让政府少花钱,能够释放政府的资源和资产,然后转化成资金的收益。”

基于商业模式的转变,需要一个载体来承载。所以,浪潮在智慧城市刚刚提出的时候,包括在10年前做云的时候,就提出了要在当地与国资企业合资成立运营公司,作为实体法人的运营主体,承载当地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角色。

“这样就能够站在政府的角度或者是市民的角度来策划场景,发现问题,然后去找到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可能在具体问题上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就需要引入生态,让专业的公司来建立它们的解决方案。” 姜振华表示。

对于生态的解决方案,姜振华解释称:“我们会引导和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在当地落地,不是项目的落地,而是一种经营的落地,是能够组成多种股权机构或者多种商业合作模式的一种生态。”

他举例说:“我们在云南跟阿里进行合作,浪潮做健康码,阿里做的是公安码,最后两码融合。同样地,我们在重庆做的大平台‘渝快办’,则是与腾讯联合,基于其互联网的能力,联合打造为老百姓服务的健康码。所以,合作不单纯是智慧城市链条上专业公司的合作,包括大企业的合作也应该会成为常态。”

竞争虽然是社会发展和市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但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合作应该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老板秘籍

1.智慧城市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在疫情之前,全国多地就在建设智慧城市,这直接导致了疫情期间各界对智慧城市很高的期望值以及后来的预期出现落差。但我们认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包括网站、办公OA等建设,卫生、环保、能源、水利、交通等行业应用建设;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之上,提供云服务支撑;第三阶段是“烟囱化”系统的横向贯穿和打通,帮助政府流程再造,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疫情的突发导致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变得突出而重要。而疫情的防控工作是公共卫生主导,需要公安、城管、气象等部门配合,在这些配合中,更需要点对点的数据传递,同时做到较强的时效性。正是这一点,让智慧城市与外界的预期出现了差距。

事实上,对于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当前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处在早期阶段,还需要沉淀,把基础搭建好,各项信息化应用和数据融合好,重点把问题找准,才能把智慧城市贯穿下来。

2.“新基建”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从今年开始,随着国内投资的加大,新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正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其中,5G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将获得快速发展,加上整个5G技术的发展,会使得基于环境、疫情,包括公共卫生、医疗设备的连接,整个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连接,以及城市里面以路灯为载体的基础设施的连接,都成为可能。

目前,全国都在加大城市运行的“一网统管”,核心对应的就是整个城市的管理、服务。在我们看来,城市管理、城市服务除了网格员、社区管理服务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数据采集,这在2020年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窗口期。从各方面来看,当前的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在数据系统采集和系统分析的背景下,新基建对于解决城市的核心问题和公共问题(包括疫情所暴露出的相关问题)都将产生更大的支撑作用。

简历

姜振华,浪潮集团副总裁,智慧城市事业本部总经理,浪潮智慧城市领军人物,电子政务信息化专家。从事智慧政府领域研究近20年,带领团队在业界首次提出智慧城市运营商理念和浪潮的智慧城市阶段划分标准,并倡导以云中心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核心,基于数据共享与开放,按照“规划、融资、建设、运营”四步曲,发挥“平台+生态”的双轮驱动,以“一平七通”为突破口,科学、有序、高效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