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来源:经济观察报

对消费的期望写在每个城市市长的脸上。从各级官员率先垂范下饭馆,到真人亮相直播秀,更不用说真金白银的消费券了。

消费正在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回暖。在6月,政企联手导演了一幕幕促动消费的狂欢。上海制造的夜生活节,电商发起的6.18购物节,都在以“洪荒之力”激发中国百姓消费热望和潜能。这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的成果。在激活消费的同时,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这将有助于我们打赢另一场抗疫之战。

消费能够在这场经济战疫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么?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中国已经是消费主导的经济。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说法,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世界最大,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由此可以理解,疫情之后,为何从中央到地方,都将拉动消费作为核心政策之一。

和几个月前相比,报复性消费的呼声渐淡。这或许说明,人们的看待正在回归理性。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中国自身面对内防反弹,外放输入的压力。我们不知道疫情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心理和预期。即便不做悲观的判断,大体上可以认为,今年的消费主题是“回补”或者“回升”。

这不意味着我们无可作为。比如说,各地方需要更好地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间的平衡,创造条件推动一些因疫情仍然停摆的行业尽早实现正常化。没有哪个行业能够承受长期封冻的后果。

把眼光放远一些,消费券等短期政策的确可以提振信心,帮助市场回暖,但更需要考虑的是,我们如何立足根本,积蓄更持久的消费力。或者说,提升消费增长的韧性。

现实是,疫情之前,我们已经面对消费增长乏力的难题。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低于9%的预期增长目标。这多少反映了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消费者的审慎。与之关联的是,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没有实现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的年度预期目标(2019年GDP同比增幅为6.1%)。说到底,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能力。消费者对收入增长有稳定的预期才可能愿意花钱,也敢花钱。消费增长的韧性也体现于此。没有收入增长支持的消费扩张是脆弱甚至危险的——中国居民杠杆率已经超过50%,而且还在上升。

应该看到,中国固然有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但也有月收入不足千元的6亿人口。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仅体现于人口规模的庞大,也应体现于持续增长的购买力。如果说这才是消费的韧性所在,潜在的政策含义是,我们需要通过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让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我们需要通过更倾向于居民的收入分配政策,让他们在财富分配中有更多获得感。事实上,中低收入人群收入的稳步提升会带来更惊人的消费升级效应。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设定预期GDP增长目标,意在引导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民生和就业。换个角度看,保就业民生、保市场主体,说到底也是保消费能力,稳消费预期。因为只有保住了百姓的钱袋子,才能稳得住消费,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