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这一篇干货满满,建议收藏。

我原来在传统公司,十多年经历了几任领导,管理水平越来越高,“情景式领导、清单化管理”把管理做到了极致,可还是被互联网降维打击。

大家以往对互联网存在一个鄙视链,20年前你如果说自己是做互联网的,大家都觉得你不务正业,就像今天鄙视做零售、直播的一样。

当经历了“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以后,互联网一骑绝尘。

这正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财富新贵的原因:把握住“非共识”的时间窗口,颠覆式创新。

罗胖有一期罗辑思维里面,讲了人们对创新的态度变化过程,是这样的:

创新诞生的那一刻,先会被当作“异端邪说”,然后成为“伟大革命”,最后还原为“稀松平常”。这是一个神奇的循环,不走完这个循环,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但把互联网颠覆传统行业的一切仅仅归因为创新,就太简单了。

互联网的团队都很小,类似传统的作坊式作业,却打败了工业时代流水线的高效率。

互联网一个人同时管理几十号人,和经典的管理理念“一个人的管理半径不超过7个人”相悖。

传统观念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再寻求融资做大上市。

互联网却是另一套打法,一开始不那么完美,追求单点突破,迅速造一个很高的高地,加上资本的推力,形成势能。

然后这个你原先看不起的人,接下来可以雇佣你,把你的内容或者产品买走,进行持续进化和快速迭代。

传统企业使命愿景是最高标准,在互联网却是最低共识。

传统企业人只是流程体系上的一个点,体系的力量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对人的要求就像流水线上的标准件。

一个人不管你多优秀,都只能在80%已经固化的体系上发挥20%的灵活性。

一个岗位不管是关键的领导岗位还是核心骨干岗位,都只是体系上的一个螺丝钉,从某种角度上这个位置换谁都差别不大。

互联网相信的是人的价值,讲究组织给人赋能。

比如我们看迪斯尼当年收购乔布斯的皮克斯,收购以后乔布斯成为了迪斯尼最大的个人股东。

这在我们以前的思路中是不可能的,你收购一家公司,他不给你打工,反而成为了你的老板。这就是尊重人的价值。

当年的迈克尔·杰克逊也是一样,索尼唱片为了拉住他,让一个歌手成为公司最大的控股股东,通过这样的方式承认人的价值,传统企业就做不到。

未来的组织一定更有张力,通过某种方式去承认人的价值,让更多的利益分享和人的价值挂钩,让人在组织内和组织外创业所获得的权益是一样的,甚至更大。

组织负责给人赋能,提供资源支持。现在的华为、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都有这样的价值分享和赋能机制。

对于人的价值的认识,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总结为:人的价值=知识*智慧*信任。

我们活了一辈子,最后差别那么大,其实就在于你积累的人生智慧的不同,这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

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最简单,你如果比较过院士级教授和普通教授或者讲师的讲课,你就会发现院士能把复杂的东西用一种很简单、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这里面蕴含了智慧。

太复杂的让人看不懂的只能说明一种可能是故意的,故意不想让人懂,或者故弄玄虚;另一种可能是表述的人没有达到“大道至简”的水平。

猎豹的CEO傅盛说:互联网的本质不是用一个更好的管理去打败原来的管理,不是用更好的创新去打败原来的创新。

而是用一个我们人类本能的一些比如兴趣、爱好,我们以前叫做作坊式的工作方式去打败了以前大工业时代的生产方式。

这个思路和我们传统的教育体系是相悖的。

这其实就是《失控》上面说的,使用了很多去中心化的节点效应,产生了集体智慧,所以说未来的时代是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双螺旋的DNA结构。

互联网就是这样,通过更快速先进的打法、更发挥人价值的组织形态、更好的协同网络实现对传统行业的降维打击。

END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