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你还记得你的第一件“智能家电”是什么时候买的吗?

 

它可能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器与手机相连成了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成了那些年创业热潮中的“风口”。

 

很多风口吹了又停,但在热闹了超过五年之后,智能家居仍然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估算,到2023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1570亿美元。

 

当然,现在的智能家居,或者说“物联网”(IoT)的庞大市场,也与创业风口时大有不同。当年很多创业团队都想进来分一杯羹,如今则是“群雄割据”——只有足够大的玩家能拿到牌上桌。

 

原因很简单:小团队的产品,能做到“小而美”,在某个特定领域让人眼前一亮,但消费者的手机和家庭,都容不下一个个独立、需要专属App并额外花心思照顾的产品了。

 

与独立App相反的极端,则是把所有物联网设备,都直接连接到手机系统上——趋势正是如此。头部手机厂商是现在IoT市场的重要力量,并且随着手机的“智能”成了越来越瞩目的亮点,可以通过语音、图像识别等方式更自然地接入人们的生活,由手机厂商主导物联网设备,就成了行业的必然趋势,并且产品规模、智能程度、物联网网络的复杂程度都持续上升。

 

在前些天(10月19日)的OPPO 智美生活发布会上,OPPO发布了OPPO Enco X真无线降噪耳机、OPPO Watch RX、OPPO智能电视S1、智能电视R1等IoT生态产品,以及让手机、电视、手表、耳机及外围智能家电悉数打通、为消费者带来全新OPPO生态体验的OPPO Share 随享。


去年一月,OPPO宣布成立新兴移动终端事业部,由OPPO老将刘波任事业部总裁,截至本次发布会前,已有超过20款IoT产品上线,覆盖超500万用户;在今年4月,刘波刚被任命为OPPO中国区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市场的经营以及品牌建设。

 

至今,中国市场上的五家头部手机厂商中,已经有四家(华为、OPPO、小米和苹果)宣布了清晰的IoT战略布局,“HOMA”将在中国的家庭中展开竞争。同台竞争的,国内还有电商巨头和家电巨头,而放眼全球市场,谷歌与亚马逊也在虎视眈眈。

 

巨头们主宰IoT市场,但它们也仍在摸索怎样让智能设备真正进入人的生活——在智能设备的渗透率仍然很低的今天,IoT的机会在哪?

  

智能家居的产品关键词

科技媒体中往往有一个声音:IoT是当手机市场见顶时,手机厂商们为了寻找新的利润点而开辟的“第二战场”。但相比手机这种渗透率极高、价值密度更大的产品,智能家电其实有很大区别,比如有这些特点:

 

1、更长的换代周期。

以电视为例,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曾公开表示,电视产业主要矛盾就是更新换代太慢,消费者平均换机周期长达12年,仍有大量非4K、非智能电视在服役。

2、更难建设的售后网络。

家电不比手机,需要通过自建或合作形式,完成小家电的送修及大家电的上门服务。

3、更低的价格密度及更少的设备数量。

相比手机,家电有着更成熟的产业链,多头竞争、技术成熟进一步限制了家电的溢价。此外,作为公用设备,与人手一台(甚至更多)的手机相比,家电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4、家电是现实世界的工具,在关键用途上是不能掉链子的。

让它们智能化、联网,既不能影响到它本职工作的性能,也不能让它变得过于复杂,使消费者承担不必要的更换和学习成本。

 

因此,手机厂商做IoT更像是种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生活,培养消费者心智。一套智能家电,可能将面临前前后后对接5~10部家主的手机,始终使用旗下的服务,并形成长久的惯性。当物联网络设备越多、相互关系越复杂,这个惯性也就越强。

 

这里的价值,可比卖卖音箱手环体重秤这样的小玩意要大得多。

 

用“唯利润”的标准去衡量手机厂商搞IoT,是舍本逐末。而以长期主义的视角看IoT设备,它的关键词就呼之欲出:稳。

 

IoT产品需要在多年服役中始终保持优秀的使用体验,就需要它拥有超前的性能规划、工业设计,并在生产中考虑它的设计寿命与故障率(建设售后团队也是很贵的)

 

手机厂商跨界IoT,做出来的产品够“稳”吗?这也许会成为智能家居领域“能行”与“不行”的关键之一。

终端巨头的IoT竞赛

 

智能家居对电器本身产品力要求极高,那为啥是手机厂商来做IoT平台?

 

华为、OPPO、小米、苹果,“HOMA”四家公司在IoT领域,自发形成了相似的产品战略布局:从手机出发,用自有品牌推出智能手表、蓝牙耳机、智能电视(或电视盒子)等核心物联网入口,再到或自营、或投资、或合作造的局域网电器,最终建成一个物联网开放平台——“全家桶”。

 

OPPO将IoT战略描述为“三个圈层”,但实际上,各家的策略都能看到圈层的影子。随着IoT业务的推进,HOMA都早已不是纯粹的“手机公司”。

 

战略的相似,首先源于基础能力的相似,即无线连接、智能语音与控制、以及内容资源等等。

 

但在相似的基本盘下,“HOMA”们的布局又有些不同。苹果致力于完成手机、智能助手、IoT设备的闭环。目的上,主要是为果粉提供完整的服务,而创收则在其次。

 

闭环中的IoT设备,在脱离了苹果生态后,它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在最新的苹果发布会中,一个家庭里的多个HomePods mini、汽车上的CarPlay互联喊话,是个惊艳的产品设计,也是这种闭环的表现。

 

苹果IoT生态门槛极高,尤其是对于中国用户而言,一方面,苹果的内容服务无法接入,另一方面,中国家庭也不比演示中的美国家庭,大House好几层,需要HomePods帮忙喊人。此外,第三方厂商为苹果HomeKit提供的组件,可选择的设备不多、购买渠道不统一、价格难以令消费者信服,也提高了苹果IoT闭环的门槛。

 

而对于华为和小米,则又是另一个方案:大而全的全场景覆盖,并亲自下场或通过投资参与家电的设计、生产、销售,并实现公司的营收增长。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和性价比策略,用爆款产品撬开市场,并将极简设计风潮带到了家电圈,成为国内IoT市场最重要的玩家之一——与苹果相反,这套IoT并不与小米手机深度绑定,反而自成体系,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其他手机用户的青睐。而华为IoT,进入公众视线的时间较晚,但依赖底层技术自研优势,迅速拓展品类与场景。

 

OPPO则走了一条各取所长的道路:以人为中心,聚焦于健康、娱乐、家庭等场景的物联网策略。与苹果类似,OPPO当前表现的IoT战略,不过分强调营收,而强调用户的使用习惯、人性化功能、多设备互联互通。

 

在OPPO的产品设计中,通过不同的产品感知、表达用户意图,最终形成了OPPO Share随享功能——用手机一贴遥控器,即可直接投屏无需复杂操作;真正的智能电视,能在感知到用户睡着后,自动关机不打扰,这需要电视与智能手表的互通;看电视不想打扰到家人,电视与TWS耳机间同样支持开盖快速配对,甚至电视也可以与小天才手表沟通,拨打视频电话或查询实时定位……

这就是设备的“网”。但与苹果“闭环”不同,OPPO也强调每一个设备本身的硬素质。

 

例如,在这次IoT新品发布会的重磅产品,OPPO智能电视S1,依靠1500nit峰值亮度、210个分区全阵列式背光、120%NTSC超广色域、120Hz刷新率、与丹拿合作的5.1.2声道等技术细节,超越了同级别的国内外竞争对手。

 

而与丹拿合作的另一款TWS耳机OPPO Enco X,也用平面振膜单元、同轴双分频等声学设计,搭配易用的滑动触控等功能。这两个设备,就是典型的本身即出色、组网更强、不过分追求性价比。

 

OPPO的IoT产品策略可见一斑。

 

产品实力从哪来?

 

在硬指标与软体验上实现跨界突围,OPPO的IoT战略,产品实力“首当其冲”。

 

有人将OPPO的能力归结为一个流行的说法:中台。即OPPO拥有的消费者洞察、工业设计、供应链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与终端销售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被用在不同品类甚至不同品牌的产品下。

 

这些能力的结果,则是“单品爆款”。在物联网领域,同样需要这样的“单品爆款”。

 

智能家居的第一个问题是产品够不够“稳”,第二个问题则是,一个IoT平台,你需要在每个设备的位置上,都有拿得出手的产品——一件件的“单品爆款”。

 

在这个层面上说,OPPO智能电视S1、Enco X真无线降噪耳机、OPPO Watch……这些产品,就是OPPO给IoT平台设立的核心入口和品质范本。当然,这不是OPPO以一己之力就能做好的,广泛的技术合作更不可少,这次是丹拿、杜比,下次又会有哪些大牌加入?

 

事实上,在OPPO的历史上,与供应商、技术合作伙伴的联合研发,一直是OPPO产品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例如与OPPO联合SONY开发的IMX398传感器,就为OPPO手机影像立下汗马功劳。 

 

产品能力,归根结底是“态度”

 

还有一个细节是,在”OPPO智美生活发布会”上,OPPO的产品经理们说了很多体验,但很少出现那种“占领客厅”的豪言壮语。OPPO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波在发布会的开场致词中,将OPPO的科技态度总结为“只为美好,不唯赢”。是一种与用户的情感交流,是对OPPO文化的解读;是做好极致产品后,水到渠成的赢。

 

实际上,智能家居也很难形成一家独大的格局,尽管各家都在试图建成自己的IoT平台——原因还是在于家电领域的多样性,每个厂商都很难形成在各个领域的绝对优势。在这个背景下,“不唯赢”就成了一个值得细细咀嚼的态度。

 

OPPO提出的“只为美好,不唯赢”,也没有将范围限制在IoT上。手机领域的饱和竞争,更需要把市场竞争落实回产品本身。OPPO曾挖掘出快充、影像、轻薄等关键需求,并借这些洞察推出过诸多经典手机,多调查、多预研,坚持技术创新与打造极致产品的哲学成了OPPO的杀手锏。今天,这些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IoT领域,OPPO复制了这样的产品哲学。不论是智能电视、智能手表还是耳机,OPPO推出新品的速度并不激进,但关键级别的产品竞争力一鸣惊人。

 

而这只是OPPO IoT布局的第一个圈层,自研自产的智能穿戴、耳机、智能电视等核心入口。而在接下来的智能硬件的第二圈层、生态选品的第三圈层,才算真正完成了OPPO IoT的战略布局。

 

随着OPPO IoT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涉及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对外合作会越来越频繁,“只为美好,不唯赢”的科技态度也许会随着业务链传达到其他的合作伙伴,这将成为红海厮杀的家电产业的一股清流。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