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卢修远,头图来自:unsplash

2017年八月,北半球的暑期,当大多数来到纽约的游客忙着在时代广场打卡,逛大都会博物馆,在百老汇看歌剧的时候,然潘正在这座城市的一个废墟建筑中。半个世纪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容纳了7000多病人的大型精神病院。

遗落的照片和文档,废弃的轮椅、玩具,剥落墙面上的涂鸦,腐坏建筑浓重的石棉气味……从超级大都市的中心到罗克兰精神病院废墟,不过短短45分钟车程,这是然潘看到的纽约。

△废弃的罗克兰精神病院/然潘

此行一个月后,这座废弃精神病院的诊疗中心开始拆除。

旅行博主习惯将镜头对准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但是然潘是其中的异类,作为城市探险者,她长期行走于“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废弃的工厂、教堂、医院、剧院、学校……

当人类文明从这些建筑中撤离,植物开始疯长,浣熊和鹿栖居于此,这些地方又重新变成了其他生物的乐园。

本职工作是研究癌症新药的科学家,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的然潘,却沉迷于人类文明消失后的空间。她在《废墟美国》一书中写:“探险时代并未结束,它在摩登社会通过‘城市探险’这种另类的方式存活下来。”

△《废墟美国》

书中记录了从2015年到2018年,从“铁锈地带”起始,到底特律、费城、纽约、克利夫兰、芝加哥、洛杉矶、佛罗里达、匹兹堡、华盛顿,然潘所探险的大大小小的废墟。

与国内外其他城市探险的书籍出版物不同,《废墟美国》不是一本摄影集,然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书中记录下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角度。如何书写,怎么把握深浅,读者对哪些事物感兴趣,几乎没有前人的文章可以参考。在制作这本书的时候,她和编辑都觉得,“这是一个吃螃蟹的过程”。

△甲壳虫墓地/然潘

“在我想象中的未来里,你在洛克菲勒废墟构成的峡谷中猎麋;你沿着Sears大厦外面的爬藤向上攀岩;你向下望,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非常渺小;还有人在废弃的高速路上晒着鹿肉条。”

在书的序曲中,然潘引用了《搏击俱乐部》里面的一段话。在她眼里,这是无数城市探险者为之着迷的、状似废墟的、末日降临以后的未来。

△废弃的肺结核医院/然潘

九行:最开始引入您进入废墟探险领域的是什么契机?

然潘:2015年夏天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了一个废墟,其实也不算真正的废墟,算是一个废弃公众设施吧。是在一个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一个比较有名的夏日海滩附近的游乐场。虽然只废弃了两三年,但是杂草已经把滑梯、卡丁车道、泳池等等吞没了。

我记得买票处窗口上面画着一个笑脸,就是emoji的那个最简单的微笑表情,可能是想传达一种温暖快乐的感觉,但是当时在破败不堪的景象下看,觉得特别讽刺。

第一次去废墟的感觉很难忘,就是那种笼罩在阴影之下的奇异美感。回来以后总是想起来那次经历,之后就专门上网搜索这些地方。

九行:行前如何寻找这些废墟的地址呢?

然潘:找地点是我的一个日常工作,有的时候在网上看见一个挺有意思的地点,虽然最近不打算去,我也会去随手去搜一下那个地点在哪里。

比如说接下来几个月,我可能会去底特律或者费城,我会先去看一下卫星地图,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更新,有的时候你能从那个卫星地图上观察出来,一些废弃建筑的房顶会比较破,像房顶上长草这种基本上没跑了。

△底特律的废弃民宅/然潘

我基本上其实都是谷歌出来的,比如说你搜一个城市地名,然后加一个关键词“教堂”,就可以搜出来。另外一种是用卫星地图,比较适合搜索废弃民宅的搜索,你看路边有有一个民宅,停车道上全都长着杂草,被树包围起来,基本上就是就是废弃的民宅了。

九行:美国的废墟有什么特点?

然潘:最主要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大,有系统性,州与州之间会有明显的不同。在整个探险过程中,会有一种在读美国经济发展和历史发展大数据的感觉。

它主要集中在美国东岸,铁锈地带更多一点,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区域经济曾经高度发达,现在衰落了,所以它的废墟数量多。

△废弃的费城电厂/然潘

另外,我觉得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很少,比如加拿大就做不到,美国很多别的地区也做不到,南部的佛罗里达州,西部的加州,都不太能做到这样的系统性。在这些区域里面,废弃建筑都比较独立。

但如果你要去费城的话,去了四五个废弃的电厂之后,你就会想到“为什么这个地方废弃的电厂这么多”,然后你自己会猜想,是不是这个地方的工业曾经是以电力为主,现在正在转型。

你会很自然而然地看到这片地方的历史。

△废弃的总统头像墓地/然潘

这是一个阅读历史的过程,是你一头扎进书本里的感觉。刚刚说的加州和佛罗里达州没有这种系统性的废墟,原因可能是它们不像美国东岸的那些最早的殖民地,工业开始得很早,是最先富起来的地方。

这些地区当时很有钱,所以修了很多大型的建筑,现在工业衰落了。比如曾经的汽车之城底特律,现在重工业在这座城市慢慢的衰落,它就会有很多当时建好了,现在完全用不上的建筑。

九行:底特律真的像大家印象当中的那样治安糟糕吗?

然潘:底特律是2013年前后破产的,那个时候的底特律确实挺差的,所以被称为“犯罪天堂”,到处都是暴力,但是它这几年其实在慢慢转型,向文艺方面发展。底特律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把很多废弃建筑看管起来了,这一点很少有别的城市可以做到。

以前你在网上能看到底特律的一些废弃教堂,现在都加装了安保——很多都在电影里面出现过,这也能负担一部分安保的费用。我第一次去底特律的时候,觉得废墟很多,应该也很好进入,但是去了以后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我当时第一天去了七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摄像头。 

△底特律的一间教堂/然潘自拍

那些建筑还会被塑料玻璃保护起来,不是那种普通的玻璃,如果是普通玻璃可能很快就被人砸烂了。

有的地方会有警察巡逻,他们不想让你进这些废墟,一方面是因为底特律这几年的那个经济在慢慢好转,底特律政府就是想扭转大家对底特律的看法,不想让你就一说到底格律就遍地是废墟,到处是暴力。

另一方面是为了重建废墟,或者把废墟保护起来,申请历史遗产,我觉得未来可能也会有很多电影拍摄的机会。

九行:您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美国呢?

然潘:比如纽约,你看到的不再是第五大道、大都会博物馆、自由女神像这种游客常去的地方,你看到的是一些活生生的人物所经历的故事。

△秋天的甲壳虫墓地/然潘

探险的时候你会去一些游客不会去的地方,比如有一次我去一个废弃民宅,它在宾州一个特别小的镇子外面,那个小镇连手机号都是断断续续的,连谷歌地图都打不开。

当时为了加载地图,我去了当地的一间小咖啡馆,当地居民觉得很新鲜,问我为什么来这儿,毕竟那个地方不太会有外来的人,我们就聊了两句,他们还帮我买了咖啡。

我当时就觉得,如果不是因为探险的话,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来这个小镇,不会遇到这几个人,就算我开车从这里经过也是一闪而过,可能还会抱怨为什么这个地方手机信号那么差。

这是一个“去游客化”的过程,在探险的过程中,不断告别一个城市的热门旅游景点,这个过程是非常迷人的。

九行:那些废墟还会有人居住吗?

然潘:如果是“鬼城”的话,基本就没有人居住了,但如果是普通城市,只是里面有一些废弃建筑的话,还是有人居住的,有一些流浪汉就睡在废弃建筑里面或者外面的台阶上,废弃建筑不会特别隔离于人类的生活,除非是它在一个特别偏僻的地方。

△废弃的大剧院/然潘

我觉得大部分当地居民对这些废弃建筑还是会有归属感的,毕竟很多地方是他们小时候经常去,然后在他们长大过程中废弃的。很多时候我从废墟出来以后,都会跟当地居民聊聊那个地方,他们就会给我讲一些网上很难查到的历史。

原本我可能只能在网上搜到这个建筑的所有者是谁,但这里居民可以给我讲讲这个屋主以前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个地方被废弃了。

比如有一次我去了一个废弃工厂,出来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奶奶,她跟我说,这个地方不久前被别人买下来了,没有经历重修或者重建就已经被买下了。这种还挺有意思的,能听一些过去的故事,了解一些网上查不到的资料吧。

九行:废墟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然潘:一般有三种,一种是按废墟的样子保存下来,申请到了历史建筑、历史遗迹,如果没有申请下来,基本上就是被放任不管,最后毁于天灾人祸。比如说有一个废弃的度假村,是电影Dirty Dance的取景地,我去拍过那里的游泳池,去年那里的房梁因为经常被雨水雪水浸泡,最后被一场大雪压垮了。

另外一种就是被拆除,或者改建,这些基本上就是废墟的命运了。

△雪中的火车墓地/然潘

九行:有没有遇到过跟您一样的废墟探险者?

然潘:有的,有几次是在废弃建筑里面遇到的,互相把对方吓了一跳。有一次在一个精神病院里,我听见有人进来了,当时吓得不行,就赶紧躲起来了,我躲了大概40分钟才听出来对方也是探险者,然后我就“Hello”了一声,他们也吓了一跳。

还有一次遇到了两个探险者,我们打开社交媒体,发现我和其中一个人已经在网上互相关注很久了,但是从来没有见过。

△废弃度假村的游泳池/然潘

九行:《废墟美国》一书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探险是哪里?

然潘:罗克兰儿童精神病院。我在那里看到很多儿童的照片,还有一些父母手签的把孩子送进精神病院的资料。我当时就觉得,为什么会有父母签这个呢?而且当时我从照片里看,感觉就那里像是一个普通的幼儿园,还有那种院长带着做游戏。

我回去以后搜到了很多人的回忆录,我觉得很震撼。北美的精神病院有点像国内的大学城,特别大一片,一旦整个荒废的话,楼与楼之间就慢慢长出了很多盖住建筑的灌木,小动物会回来住在这个地方,你走进去,就真的好像是置身于电影里在书里。

△罗克兰精神病院遗弃的资料和照片/然潘

除了罗克兰精神病院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刺激,还有2017年我去的一个废弃的教堂,在教会附属学校的一间办公室里,我看到一个流浪汉带着一个大概三五岁的小孩住在那里,他们睡在一个沙发上,但在沙发附近被人喷上了涂鸦。

他在那里面挂了特别整齐的一套西装,说明他可能还是朝九晚五地工作,或者在不停地找工作。我会想是什么导致一个还在积极追求向上的人陷入这样的境地,住在废弃的教堂里,还带着孩子。

当时是深秋了,我后来一直想他有没有在冬天之前找到工作搬出去,毕竟那个地方四处漏风,冬天应该还是挺冷的。

九行:有没有收到过很受触动的读者反馈?

然潘:很多人会说:“你做的这些事情我可能没有机会去做,但是你把它们写出来,带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美国。”这让我觉得很值得。

△废弃的肺结核医院/然潘

还有一个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评论,2017年我去加拿大的圣凯瑟琳医院,一楼有一个废弃的小教堂,主要是给病人家属祷告用的,如果教徒去世的话,他家人可以在这里面完成一些简单的仪式,我当时把照片发到网上以后,豆瓣有一个网友评论:“病房内有比教堂更虔诚的信仰”,特别简单的一句话,让我感觉很触动。

九行:您认为废墟美学的本质来源于何处?

然潘:无序和熵增。我们生活其实是一个模式化并且在不断试图减熵的过程。因为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如果你要变得自律,你就得逆着熵增做功,但其实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生命也如此。

△废弃的药店/然潘

但其实熵增的过程是一个特别让人舒适的过程,是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容易和舒适,让自然还原成本来的过程,就是熵增的过程。可能这也是一方面。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智慧生物曾遭遇过无数次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比如恐龙或者一些目前还是迷的史前智慧生物,所以很多人也好奇是不是有一天人类会消失,消失以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

废墟美学是提供了一个站在现世看到未来的机会的,是个把时间这个二维概念三维化的过程,也一定意义上满足了我们这个好奇心。

△然潘行走在废墟中

提到然潘,读者们最常想起的还是拜科努尔发射场里废弃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这一组照片很长时间占据了她的置顶微博,被她描述为“最震撼的探险”。

废弃的载人航天飞船,全世界都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地方,历经半年的计划和准备,她与同伴来到哈萨克斯坦,穿越俄罗斯的军事禁区,负重近20公斤的拍摄设备、水、食物和睡袋,单程徒步38公里进入发射场。

加加林启程点的光很亮,即使绕开了方圆五公里的区域,然潘和同伴的影子仍然被拖出去二三十米长,一旦被俄罗斯巡逻大兵发现,等待他们的可能是小黑屋和一项间谍罪的指控。

进入机库,在黑暗中攀爬和摸索之后,他们见到了“暴风雪号”,在红光手电下,面朝承载了苏联航天梦的巨大飞船,然潘几乎要哭出来。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然潘

“航天飞船真的很震撼,无论在视频、照片里看过多少次,都无法比拟你到了现场那种震撼的感觉。”

她睡在“暴风雪号”的机库里,十月夜里的哈萨克斯坦已经非常寒冷,在隐蔽的小隔间里,铁皮透彻的冷穿过睡袋,那是定居于加拿大的然潘也从未感受过的锥心刺骨的冷,但是徒步和攀爬,加上前期精神的高度紧张,让她在距离航天飞船咫尺之遥的地方睡着了。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然潘

在《废墟美国》一书的尾声,然潘说:“坐在暴风雪机库里的时候,我终于承认,仅仅是探索一栋废弃的建筑已经无法满足我了。”

2019年被然潘定义为停滞与自我探索的一年,在困惑的时期,她爬上了纽约摩天大楼的脚手架,下方流动着的,是超级大都市里所有鲜活的人、道路和故事,也藏着灌木和杂草下文明重新诞生的废墟。

书到此处结束,而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被憋久了的然潘说,还是最想去美国,如果明年恢复正常了,也想去趟欧洲继续城市探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ID:jiuxing_neweekly),作者:卢修远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