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开智学堂”(ID:openmindclub),作者 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作者和技术作家 保罗·格雷厄姆。由「开智学堂」翻译,36氪经授权转载。

独立思考能力由三个部件构成:对真理的挑剔,对灌输的抗拒,以及好奇心。

1

世界上有一些工作,如果你不能用与同侪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思考,你就不可能做得很好。

例如,要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仅仅做到正确是不够的。你的想法必须既正确,又与众不同。你不可能发表一篇论文,里面说的都是别人已经知道的事情。你得说一些别人还没想到的事情。

做一名投资者也是如此。对金融市场投资者来说,能正确预测一家公司的业绩是不够的。如果有很多人和你作出了同样的预测,那么股价早已反映出来了,获利的空间也就不存在了。唯一有价值的洞见,是其他大多数投资者尚未知晓的洞见。

在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身上,你也能看到同样的模式。你不会想要创办一家公司,去做人人都说是好主意的事情,否则早就有其他公司在做了。

你必须做那些其他人都觉得是坏主意,只有你知道不是的事情——比如,为一款拥有几千发烧友的微型计算机编写软件,或者创建一个让人租用陌生人家的地板和气垫床的网站。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作家。一篇谈论人们都知道的事情的文章会很无聊。你得告诉人们新东西。

但这种模式并不具有普适性。事实上,它不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工作。

在大多数类型的工作中——例如做一名管理人员——你所需要的只是前半部分:你只需要自己正确,并不需要其他人都错。

大多数类型的工作都会允许微小的创新空间存在。但是,那些要求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与不要求独立思考能力的工作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

真希望有人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告诉我这个差别,因为,在你判断自己想要做什么类型的工作时,这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你想要做那种需要想人之所不能想才能取胜的工作吗?我怀疑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会抢在意识之前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自己就是如此。

独立思考能力似乎更多源自天性,而不是后天培养。这意味着,如果你选错了工作类型,你就会不快乐。

如果你天生属于独立思考的类型,你会发现当一名中层经理特别令人沮丧。如果你天生属于从众思考的类型,从事原创性研究对你来说就会像逆风划船一样难受。

有点难办的是,在由从众思考逐渐过渡至独立思考的连续光谱中,人们总是弄错自己落于何处。

从众思考的人并不会认为自己属于从众思考类型。在任何时候,他们都真诚地觉得每件事都是他们自己做的决定,自己的观点与同侪相同只是巧合。

同时,独立思考的人往往意识不到他们的想法与传统观点多么不同,至少在他们将想法公开表达之前是如此。[1]

大多数人在长大成人时已经大致知道自己有多聪明(在解决预先设定好的问题方面),因为他们一直在接受这方面的测试和排名。

但学校基本上完全忽略了独立思考能力,除非是为了压制它。所以我们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从未得到过的考试之类的反馈。

在工作中,甚至出现了一种类似「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的现象:最从众思考的人坚信自己在独立思考,真正独立思考的人却担心自己的思想还不够独立。

                                                保罗·格雷厄姆 来源:wikipedia

2

有办法增强一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吗?我认为有。这种品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但似乎有办法放大它,或至少不压制它。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早已被怪客们(nerds)身体力行(他们并非有意):让自己尽可能少知道传统观念是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希望你遵从什么,你就很难成为一个从众者。只不过,能够这样做的人很可能已经是独立思考的人了。

一个从众思考的人如果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多半会感到焦虑,于是更努力地去弄别人在想什么。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你与谁为伍。

如果你周围都是从众思考的人,你的很多观点就不方便表达出来,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你持有何种观点。

如果你与独立思考的人为伍,你会有完全相反的体验:听别人说出新奇之事,会鼓励你自己也去说,然后你会想起越来越多新奇之事。

独立思考的人发现,被从众思考者包围是一种煎熬,所以他们一有机会就想自我隔离。

高中时期的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机会。同时,高中往往是一个向内看的小世界,里面的成员都缺乏自信,这两者都放大了从众的力量。所以高中对独立思考的人来说通常是一个糟糕的时期。

但即使在这里也有一些好处:它教会你该避免什么。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让你觉得「这很像高中时候」的情形,你就知道自己该抽身出来了。[2]

另一个将独立思考的人和从众思考的人捆绑在一起的地方是成功的初创企业。

创始人和早期员工几乎都是独立思考的人,否则初创企业不可能取得成功。

但从众思考的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独立思考的人,因此随着公司变大,初始的独立思考精神不可避免地被稀释。

这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非常明显的一点是,公司开始变得令人生厌了。最怪异的事情之一是,创始人们发现,自己与其他公司的创始人可以更为自由地交谈,而不是与自己的员工。[3]

幸运的是,你并不需要所有时间都和独立思考的人呆在一起。有一两个这样的人可以经常交谈就够了。一旦你找到了他们,他们通常会和你一样渴望交谈;他们也需要你。

虽然大学不再像以前那样垄断教育,但好的大学仍然是认识独立思考者的绝佳途径。大多数学生仍然是从众思考者,但你至少会发现一小撮一小撮独立思考的学生,而不是像高中那样遍寻不获。

朝另一个方向努力也能奏效:在结交一小批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朋友的同时,尽可能去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类型越多越好。

如果你有多个圈子,你身边单个圈子的影响力就会减弱。另外,如果你同时属于几个不同的世界,你就可以将想法从一个带到另一个。

不过,我所说的不同类型,并不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不同。要让这个方法奏效,他们必须是思维方式不同的人。所以,访问其他国家是个很好的主意,但你很可能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就能找到思维方式不同的人。

当我遇到一个对一些不寻常的事情非常了解的人时(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挖掘得足够深的话),我试着去了解他们的独家知识。

这么做总是能得到惊喜。当你遇到陌生人时,这是一种寻找话题的好办法。但我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寻找话题,我是真的很想了解。

通过阅读历史,你可以在时间维度扩展影响力的来源,就像在空间维度一样。

当我读历史的时候,我不仅仅是想了解发生了什么,而是试图深入到生活在过去的人们的头脑中。他们是怎样看待事情的?这很难做到,但值得付出努力,正如值得长途跋涉去对一个地点进行三角定位一样。

你也可以采取更具体的措施来防止自己不自觉地采纳传统观点。最通用的措施是培养一种怀疑主义的态度。

当你听到有人说什么,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真的吗?」别大声说出来。我并不是建议你把证明自己所说内容的负担强加给每一个和你谈话的人,而是让你自己承担起评估他人话语的责任。

把它当作一个猜谜游戏。你知道,有一些被广为接受的想法后来会被证明是错误的。看看你能不能猜到是哪些。

最终目的不是在你被告知的事情中发现破绽,而是找到那些被破碎的想法所掩盖的新颖想法。因此,这个游戏应该是一个发现新意的激动过程,而不是令人厌烦的智力卫生流程。

当你开始问「这是真的吗?」,你会感到惊讶,太多时侯答案并不是简单的「Yes」。如果你拥有想象力,你更有可能有太多的线索需要跟进,而不是太少。

从更通用的角度来说,你的目标应该是不让任何观念未经审查就进入你的头脑,而观念并不总是以明确陈述的形式进入你的头脑的。

一些最强大的影响是隐含的。你如何才能注意到它们呢?往后退几步,看看别人是如何形成他们的观点的。

当你后退到足够远的距离时,你会看到观念像波浪一样在人群中扩散。

最明显的是时尚潮流:你注意到有几个人穿着某种衬衫,然后越来越多,直到你周围一半的人都穿同样的衬衫。你可能不太在意自己穿什么,但认知也是有潮流的,你当然不想赶这个潮流。

不仅仅是因为你想要对自己的思想拥有主权,还因为不时尚的观念中有高得惊人的比例会引出一些有趣的事情。找到未被发现的想法的最好的地方是没有人寻找的地方。[4]

                                                      图片来源:Pixabay

3

为了超越这个通用性的建议,我们需要看到独立思考能力的内在结构——看到牵引独立思考能力的每一块肌肉,并加以强化锻炼。

在我看来,独立思考能力由三个部件构成:对真理的挑剔,对灌输的抗拒,以及好奇心。

 对真理的挑剔 

对真理的挑剔不仅仅意味着不相信虚假的东西。它意味着要谨慎地把握相信的程度。

对大多数人来说,相信的程度总是轻率地达到极端值:「不太可能」(unlikely)总是变成「绝无可能」(impossible),而「很可能」(probable)总是变成「必定如此」(certain)。[5]

对于独立思考的人来说,这是不可原谅的草率。他们愿意把任何东西装进头脑,从推测性的假说到明显的永真式(tautologies),但在他们关心的问题上,每件事都必须标上仔细权衡过的相信程度。[6]

因此,独立思考的人对意识形态感到恐惧,因为意识形态要求一个人一次性接受一整套观念,并将其奉为信条。

对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来说,这是令人厌恶的,这感觉就像一个对食物挑剔的人咬了一口填满各种粗劣过期馅料的大汉堡包。

没有这种对真理的挑剔,你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只拥有抗拒灌输的能力是不够的,这样的人虽然能拒绝传统的想法,却只是用最随意的阴谋论来代替它们。

由于这些阴谋论往往是为了捕捉他们而专门制造的,他们最终比普通人更不独立,因为他们受制于更严苛的主人,而不仅仅是传统观念。[7]

一个人可以增强自己对真理的挑剔吗?我认为可以。

在我的经验中,仅仅是考虑一些你很挑剔的事情,就会让这种挑剔增强。如果真是这样,它就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品质,我们想要更多,就真能拥有更多。

此外,如果它像其他类型的挑剔一样的话,应该也有可能通过鼓励的方式在儿童身上培养。我显然从我父亲那里获得了超大剂量的鼓励。[8]

 对灌输的抗拒 

独立思考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即对灌输的抗拒,是三个组成部分中最显眼的一个。但即便如此,它也常常被误解。

人们关于它的最大误解是认为它只是一种消极的品质。我们使用的语言强化了这一观点。你不是一个从众的人。你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但它不仅仅指不受影响。在独立思考能力最强的人身上,对灌输的抗拒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不仅仅是怀疑主义,而是一种对颠覆世俗智慧的观点的积极的愉悦,越违反直觉,越是愉悦。

一些最有新意的想法在当时看来就像恶作剧。想想,有多少次你对一个新颖想法的反应是大笑。

我不认为这是因为新颖的想法本身很好笑,而是因为新奇和幽默都是一种惊喜。虽然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但已足够接近,所以在拥有幽默感和独立思考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正如没有幽默感和从众思考之间的关系一样。[9]

我不认为我们能显著增强自己对灌输的抗拒。它似乎是独立思考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最与生俱来的一个;一个具有这种品质的成年人通常在孩提时代就表现出了极其明显的迹象。

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增强自己对灌输的抗拒,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与独立思考的人为伍来支持它。

 好奇心 

独立思考的第三个组成部分,好奇心,可能是三者中最有趣的。

以至于我们能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简短的答案:新奇的想法从何而来?来自好奇心。在拥有新奇的想法之前,人们内心感受到的就是好奇。

根据我的经验,独立思考和好奇心可以很好地预测彼此。我认识的每一个独立思考的人都很好奇,而我认识的每一个从众思考的人都不好奇。奇怪的是,小孩子是例外。

所有的小孩子都很好奇。也许原因是,即使是从众思考的人,在开始的时候也必须好奇,以了解什么是常规。而独立思考的人在好奇方面永不餍足,即使吃饱了也要继续吃。[10]

独立思考能力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协调一致的:对真理的挑剔和对灌输的抗拒在你的头脑中保留了空间,而好奇心会找到新的想法来填补它。

有趣的是,这三种组成部分可以相互替代,就像肌肉可以相互替代一样。如果你对真理足够挑剔,你就不需要对灌输那么抗拒,因为仅仅是挑剔就会在你的知识中打开足够的缺口。

而且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弥补好奇心,因为如果你在大脑中开辟了足够的空间,你对由此产生的真空的不适,会给你的好奇心增添力量。

反过来好奇心也可以弥补两者:如果你足够好奇,就不需要清理大脑中的空间,因为你的新想法会挤出你在默认状态下获得的传统想法。

因为独立思考能力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替代性很强,你可以在不同强度上拥有它们,并仍然得到相同的结果。

因此,并非只有一种独立思考的模式。有些独立思考的人具有不加隐藏的颠覆性,而另一些则只有平静的好奇心。不过他们都已得到了独立思考之三昧。

有办法培养好奇心吗?

首先,你会希望它不要受到压制。你现在做的工作能激发你的多少好奇心?如果答案是「不太多」,也许你需要做点变动了。

为了培养好奇心,你能采取的最重要的积极步骤可能是寻找能激发好奇心的主题。

很少有成年人对每件事同等好奇,而且对什么主题感兴趣似乎是自己无法选择的。所以你得自己找出它们。或者自己创造它们,如果有必要的话。

另一种增强好奇心的方法是纵容它——通过研究你感兴趣的事情。

在这方面,好奇心不同于大多数其他欲望:纵容好奇心往往会增强它,而不会喂饱它。现有的疑问总是会引出更多的疑问。

好奇心似乎比对真理的挑剔和对灌输的抗拒更个人化。从人们拥有后两者的强度上来说,它们通常是不偏向任何具体领域的,而不同的人感到好奇的领域可能非常不同。

所以好奇心才是我们的指南针。也许,如果你的目标是发现有新意的想法,你的准则不应该是「做你喜欢的事」,而应该是「做你感到好奇的事」。■

原文地址:http://www.paulgraham.com/think.html
翻译:「安人书院」知识星球,孙文波

注释:

[1] 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从众思考的人,这带来了一点好处:你可以尽情说出你关于从众思考者的看法,而不会遇上太多麻烦。

当我写《从众的四个象限》时,我以为会引发「积极从众者」的怒火,实际上却风平浪静。他们感觉到这篇文章中有一些东西让他们很不喜欢,却找不出哪个具体段落有问题。

[2] 当我问自己,我的生活中有什么场景很像是高中,答案是推特。里面不仅充满了从众思考的人(它的规模决定了这不可避免),而且从众的思想汇成了猛烈的风暴,让我想起了关于木星的描述。

但是,尽管花在推特上的时间可能是净损失,它至少让我更多地思考了独立思考与从众思考之间的区别,而我原本可能不会思考这些。

[3] 初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下降仍然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但可能有一些解决办法。

创始人可以有意识地只努雇佣独立思考的人,从而延缓问题的发生。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你雇佣的人都会有更好的想法。

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制定一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从众力量的政策,就像控制棒能够延缓链式反应一样,这样从众思考者就变得不那么危险了。

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厂的物理隔离政策可能无意中起到了这种作用。最近的例子表明,像 Slack 这样的员工论坛可能并不是毫无缺点。

最激进的解决办法是在不增加公司人数的情况下增加公司营收。你以为雇用那个初级公关人员比程序员便宜,但对你公司的平均独立思考能力会有什么影响呢?(大学里行政人员人数相对于教师人数的增长,产生了类似的影响。)

将「核心竞争力」以外的的工作外包出去的规则需要扩展一下了,将破坏你的公司文化的人所做的工作也外包出去。

一些投资公司似乎已经能够在不增加员工人数的情况下增加营收了。自动化,以及不断成熟的「技术栈」,使得产品公司未来也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4] 每个领域都有认知潮流,但它们的影响力各不相同。

例如,政治之所以无聊的一个原因是,它极端受制于认知潮流。在政治方面拥有观点的门槛比在集合论方面拥有观点的门槛要低太多。因此,虽然在政治领域可能会存在一些(有价值的)想法,但在实践中,它们往往被认知潮流的巨浪所淹没。

[5] 从众思考的人常常被他们自认为思想独立的错误认知所愚弄。但极度自信并不意味着独立思考能力,反而意味着它的反面。

[6] 对真理的挑剔并不意味着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不会不诚实,而是意味着他不会被欺骗。这有点像对绅士的一种定义:一个从不会表现得粗鲁的人,除非他是故意的。

[7] 这一点在政治极端分子中尤其明显。他们认为自己是不从众的人,但实际上他们是小众的从众者。他们的观点可能与普通人不同,但他们往往比普通人更受同侪意见的影响。

[8] 如果我们扩大「对真理的挑剔」这一概念,使其排除迎合、造作和浮夸(等艺术上的缺点),以及严格意义上的造假,我们的独立思考模型就能进一步扩展到艺术领域。

[9] 不过,这种相关性远非十全十美。哥德尔和狄拉克在幽默感方面似乎并不突出。但一个既「神经正常」又缺乏幽默感的人很可能是个从众思考的人。

[10] 例外:流言蜚语。几乎每个人都对流言蜚语充满好奇。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