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2020 年11月7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公布,民营航天公司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星河动力)自主研制的 “谷神星一号(遥一)简阳号” 商业运载火箭首发成功,顺利将国电高科天启星座11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星河动力实施的首次发射任务,也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织的第四次民营商业火箭发射。星河动力成为第二次成功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商业公司,也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进入500km太阳同步轨道。

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谷神星一号(遥一)运载火箭”是星河动力自主设计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一二三级采用固体发动机,四级为先进液体上面级,箭体最大直径1.4m,全长19m,起飞质量31t,500km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00kg,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约230公斤。

围绕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星河动力开展了多项创新:

  •  自主研制了低室压、高比冲、高装填比的姿轨控动力系统,实现了减重增效;

  • 创新采用了面向低燃料消耗的火箭滚动通道简约控制技术,实现了运载效率大幅提升;

  • 首创基于三维实体建模和参数正交化的火箭模态精确预示方法,预示精度提升一个数量级。

此外,本次发射也是垂直自瞄准、矢量固体推力控制等技术在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上的首次应用。

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行业:商业航天需求快速增长

2019年10月,星河动力完成1.5亿元Pre-A轮融资,由普华资本、华强资本领投。2020年9月,星河动力完成2亿元A轮融资,由华强资本领投。

成立于2015年的「华强资本」,聚焦于高成长性细分行业,主要投资于新能源汽车、商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行业中高成长性的企业。连续两轮领投星河动力,背后是华强资本对商业航天发展大背景的认可。

华强资本总经理陈玉表示,全球商业航天近年来正在发生大变革。SpaceX计划在太空搭建约1.2万颗卫星组成的“Starlink”卫星互联网星座,卫星低轨通讯应用市场正在快速崛起。应用市场的崛起迅速扩大了火箭发射的市场需求。当前我国每年有数十吨的运力缺口,单靠体制内的单位远远无法满足。光火箭发射这一项,预计每年就有约百亿元人民币的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华强资本开始深耕商业航天赛道。从火箭发射,整星研制,再到卫星测控、零部件制造等领域都在研究。当前,华强资本已投资了星河动力、航天驭星等项目,并计划在上下游领域继续寻找优质项目。

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逻辑:围绕行业、团队、技术的投资方法论

据陈玉介绍,华强资本针对硬科技领域各个板块都有专门的研究小组,涵盖了航天、材料、新能源汽车、通讯、AR/VR等领域。每个小组有2-3人,要求对领域内的研发进展,技术迭代更新,国家政策都要有深入研究。经过前期的深耕钻研,后面看项目的效率就会大大提升。因为技术的迭代是需要一定时间,有了前期钻研的基础,就可以对技术迭代状况和当前业内项目有充分了解,2-3人的小组有充分的时间看相关项目。

陈玉告诉36氪,华强资本在项目投资时,非常讲究逻辑与方法论。结合星河动力的投资案例,陈玉列举了以下三点核心方法:

一、行业:行业大背景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市场天花板很低,赛道玩家又多,那就没多少投资机会了。商业航天当前处于发展早期,门槛非常高,市场又足够大,因此依然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二、人员:在行业的基础上,华强资本非常关注人的因素。在一个好的赛道里,最终能否成功,人和团队非常关键。人选对了,这个项目大概率能做成。星河动力团队非常务实,技术也非常扎实,在行业内口碑也很好,因此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团队。

三、技术:技术角度首先看火箭的发展路径,其次是火箭的战略方向。固体燃料火箭有需求,前期发展相对比较容易,但我们认为液体燃料火箭更符合未来的战略方向。在液体燃料火箭中,当前主要有液氧甲烷和液氧煤油的发展方向。从可靠性角度来说,我们判断液氧煤油依然是未来的主力发展方向。而星河动力的发展规划正好符合我们的看法。

除此之外,星河动力还会关注客户结构等。但在商业航天赛道中,当前火箭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客户结构暂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苍穹”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决策:五分钟确定投资,见面一个月打款

快,是所有人对星河动力最大的感受。从2018年5月成立,到完成了首款运载火箭谷神星一级发动机的设计,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随后在2019年,星河动力先后完成了轨道控制发动机研发试车,三合一试验,三级发动机研发试车。

星河动力的速度,也同样在投资团队这边得到体现。

“与团队见面交流时,我们在五分钟内就确定了投资意向。”提及投资决策过程,陈玉告诉36氪,星河动力用五分钟清楚阐述了研发进展和团队能力。这五分钟就看出整个团队的格局,价值观相同,也非常有情怀。整个团队也很踏实,都是有梦想的航天人。

陈玉认为,火箭研制是一个非常长久且辛苦的过程。如果单靠高薪挖人,缺乏核心的价值观,那么团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就会缺乏凝聚力。而星河动力的公司文化,团队氛围和凝聚力,都会人决定这个项目非常有希望,大概率能够做成。

五分钟确定投资意向的基础,是华强资本前期大量的尽调工作。陈玉表示,华强资本与大量的专家进行访谈,基本上航天系统内的知名专家都拜访了,去了解星河动力的团队实力和口碑。星河动力团队出身于体制内,超过9成的人拥有超过8年的航天研发经验,很多都已经是主任设计师级别。他们在行业内口碑不错,体制内很多专家都高度认可他们。尽调的结果和初期的判断基本一致,大家都非常欣赏这个团队。

不打低轨,直接瞄准带星入轨,是星河动力研制首枚火箭的战略发展方向。小型的发动机和实验性的火箭虽然比较容易,但会浪费一定的财力物力,拖慢整体研发进度。星河动力从成立之初,就从市场需求入手,瞄准带星入轨的火箭,啃最硬的骨头。在过程中,虽然遇到过小波折,团队也通过实力克服了困难,总体的试车试验进展都比较顺利。这也代表了团队不仅战略定位准确,战略实施能力也非常值得信赖。尤其是同步开发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进展顺利,预计后年就能正式使用,也让外界更加看好这个团队。

“第一轮我们领投速度很快,从项目见面到打款只用了一个月时间。”陈玉告诉36氪,当时星河动力正处于研发攻坚阶段,非常需求资金支持,因此华强资本也快速推动投资进程。陈玉表示该项目进展非常顺利,投委会在上桌过后时基本全票通过,大家都有这份航天事业的情怀和梦想,愿意去支持星河动力这样的团队。

从投资人回报来说,星河动力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就能实现最有价值的事情,可以看出实际运转的能力。从项目开发来说,星河动力开发体系非常完善,研发有很强的组织管理体系。如果组织管理体系不足,效率无法提升,整个开发节奏也不能按照战略来做。战略和实施的同步配合,才让投资人真正看好这个项目。

“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研制进展,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陪伴:两轮领投,有温度有深度的陪伴

星河动力首飞前夕,团队正在进行A轮融资。过往的商业航天项目,首飞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星河动力的A轮融资中,许多机构不敢下手。

当百奇总(星河动力CEO 刘百奇)告诉我们,他们需要一个领投方时,我们果断选择追加了一轮领投。”

陈玉表示,华强资本对团队非常信任。“我们不认为这是在赌。虽然体制内外都有火箭发射失败的案例,但我们认为他们首飞大概率能成。因为他们团队对研发节奏、体系布控、每个环节的把握都非常好,每个方向都有验证,每一步实验都非常成功,因此首飞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我们和团队高管交流时,他们团队心气十足,对首飞成功非常有把握。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敢追加一轮领投的原因。”

看好星河动力的发展,是所有星河动力投资人之间达成的共识。陈玉告诉36氪,星河动力的投资阵容中,技术派出身的专业机构比较多,包括很多北航背景的知名团队和投资人。大家从技术层面分析得非常透彻,都一致看好这个团队,这也成为华强资本投资底气的一环。

陈玉表示,华强资本的投资打法是选择一家企业深度绑定,而不是将整个赛道都投一遍。“投资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必须将投资逻辑想清楚,不能跟风,不能只看赛道和风向来决定。如果我们看好一个行业,会在长期的调研和大量的尽调基础上,选择一家来做。这样从资源匹配度来说,我们与被投企业之间也有深度的信任和绑定。有些机构会把整个赛道都投一遍,或者把第二轮的钱投给竞争对手,这不是我们的打法。”

华强资本的投资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温度,一个是深度。

陈玉强调,华强资本除了投钱以外,更希望与被投企业之间保持理念协同,相互信任扶持,让投资更有温度。而深度的调研是有温度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度的调研,就无法选择优秀的公司和创始人。只有深度的调研才有深度的陪伴和对团队的信任。

“我们投项目基本都是连续两轮,其中有个项目连续追加了五轮,总投资达到8个亿。”在陈玉看来,如果是因为钱的问题,华强资本一定会支持下去。如果是其他问题,华强资本都会与创始人之间深度沟通,共同克服困难。华强资本的投后部门叫“投后服务”,而不是“投后管理”,就是希望能在投资后能为企业赋能,对接资源,让团队可以专注在主业中。

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未来:深度持有,寻找上下游合适项目

今年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在两会提案时建议,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设立大规模重点扶持民营商业航天的国家发展基金,支持和鼓励民营商业航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前两轮都实现了超募,首飞又成功入轨,星河动力的估值也实现了暴涨。未来有望在科创板上市,也引起了更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在陈玉看来,相比于其他还没有实现带星入轨的火箭公司,星河动力当前已度过最大的风险,总体设计已经过关,估值的潜力也得到了体现,接下来这一轮是国家队和大机构入场的好机会。

陈玉分析,有三项指标将决定星河动力接下来的融资进展。“首先是测试指标。固体火箭总共有31项测试,每一项测试都非常关键,所以我们首先会关注每一步试车的阶段性成果;其次是火箭发射的相关认定与发射许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入门槛;最后是液氧煤油火箭的研发和许可报备,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每一步实验,目前看起来相对比较顺利。”

两轮领投了8000万,华强资本依然有长期持有的计划。陈玉表示,科技类企业的投资周期较长,必须要有耐心,不像消费企业短期就能起来。华强资本管理的人民币基金时间周期都比较长,10年正常存续期加2年可延长,12年的周期让华强资本可以非常从容地投资初创公司,耐心等待企业的成长。

“上市不是终点,我们认为星河动力依然有长期持有的价值。”陈玉认为,星河动力的价值不止于上市,公司价值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明显。随着卫星发射数量的增加,星河动力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当前在液氧煤油火箭和往返多次可回收的研发上,星河动力的基础路线和研发进度都非常顺利,符合投资人的要求。未来航天行业的竞争核心是效率、成本和可靠性,这将大大凸显星河动力的优势。因此即使实现上市,华强资本依然有长期持有的打算,不会轻易抛掉。

成功发射入轨后,星河动力团队有归零的心态,近期在持续不断的总结。在星河动力的发射计划中,将通过3发火箭的研制来定型,通过发射获取的所有数据来修改下一轮火箭的设计参数,优化火箭的性能参数。只有定型才能实现量产,提升研制效率,降低研制成本,为后续大批量发射计划提供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总体设计能力,就无法通过3发火箭实现定型,这也体现了团队的能力。

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本次星河动力首发箭“谷神星一号”成功发射,华强资本另一个投资项目航天驭星,通过酒泉、中卫、普洱、三亚等国内站和马来西亚等多个海外站参与任务,为星河动力提供了从火箭入轨到星箭分离全程稳定、可靠的测控保障和技术支撑。

航天驭星在第一时间告诉我们成功发射的信息。看到两家兄弟单位在业务上实现协同,我们也感到特别高兴。”

航天作为一个大产业,当前华强资本也在全产业链上下游寻求合适的项目。除了星河动力代表的火箭公司,航天驭星代表的测控企业,华强资本也在搜索卫星的相关项目。

陈玉告诉36氪,一个理想的卫星整星投资标的应该满足以下三个特点:

一、平台化:卫星的大趋势是批量化生产,不能每个卫星都独立设计。平台化、规模化的设计思路才能提高卫星的设计和生产效率。

二、工业化:工业化是卫星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通过工业级元器件的替代航天级元器件,将大幅降低卫星的制造成本。

三、智能化:卫星必须实现智能化,上天后自动开展工作,不能依赖于地面发送指令。像SpaceX这样上万颗卫星在天上,依赖于地面发送指令,效率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必须实现智能化。

除了以上三点外,陈玉认为电推进也是一个主要的方向。现在的火箭都是一箭多发,卫星很难实现全部准确入轨,都是放在一个轨道面上,然后由每个卫星自己调整准确入轨,这就对入轨有要求。现在卫星推进受限于体积,不可能带那么多燃料上去。以后的卫星服役期满还要离轨,离轨也有动力要求。因此电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

陈玉告诉36氪,未来航天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VR/AR技术依赖于5G和6G技术的发展,而通讯技术也依赖于航天事业的发展。未来无论是6G通讯还是卫星物联网,都将深入到家庭日常生活中。航天也应该从一个高大上的行业变成一个接地气的行业。华强资本也投了音乐与文化IP相关的项目,希望能在航天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多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航天,包括对小孩子的航天教育,对科技的兴趣,尤其像星河动力这样的企业,能引导和启发更多小孩子,产生对航天的兴趣。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