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李晨,36氪经授权发布。

就在前几天,「3.5 英寸软盘」成了我们的邻居——日本网友的热议话题。3.5 英寸软盘这样东西即便是对于许多已经迈入三十岁的人来说,也早已是一件蒙尘在记忆深处的产品了。

发生什么事了?其实是日本的银行比如广岛银行、山形银行这类地区性银行,纷纷宣布将在明年废除对于 3.5 英寸软盘的支持。就这么点事,听起来却有些荒诞。

在日本,3.5 英寸软盘仍未被彻底淘汰

所以当日本网友们看到到这个消息时,立刻就炸锅了,纷纷表示仿佛看到了 2020 年最好笑的笑话,2020 年了银行还在用 3.5 英寸软盘,带来了一种超时空的错乱感。

对于大部分日本年轻人来说,软盘已经是记忆和认知之外的东西,在一项街头调查中显示,在采访的三十个年轻人里,只有两人知道 3.5 英寸软盘。

不过很快就有相关从业人士进来表示,并非是这些银行过于守旧不肯放弃 3.5 英寸软盘,而是为了迁就客户的习惯。日本的许多中小型企业一直不更新设备,多年来一直用 3.5 英寸软盘与银行进行交易。而地方性银行的客户也比较固定,导致存储介质的更换一拖再拖。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广岛银行就是宣布明年废除 3.5 英寸软盘的银行之一,面对朝日电视台的采访,广岛银行明确表示是为了配合客户的需求。

图片来自:游民星空

在他们的合作客户中,有 450 家公务体系或民间公司还在使用 3.5 英寸软盘来传送薪资数据。

而银行的这些客户中,除了不想更新设备掏这一点点钱的,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有的企业会认为通过邮寄软盘的方式比较安全,而使用网络传输则容易出现问题(硬要邮寄的话,好歹也换个 U 盘啊)。

这种笑话一样的事,也可以说是日本一种严重的「怀旧情结」,或许也只有在日本,我们才能看到几十年前和最新的产品在一同工作。

在去年 9 月份的时候日经社曾经报道,日本不光是中小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非常慢,甚至包括汽车领域的大企业也经常找电脑维修店,让老式电脑不至于被淘汰掉,而其中甚至还有使用 5.25 英寸软盘的老旧电脑。

另一数据显示,根据日本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数据,由日本引进,工作超过三十年至今还在使用的生产设备数量达到了 19.1%,这个数字相当惊人,可想而知日本人究竟是多么的不愿意更新换代。

固执,守旧的日本,或许还会在某些地方继续把软盘用下去。

软盘曾经统治了美国核武器五十年

软盘依旧在发光发热的领域不仅仅限于民用,我们人类所能制造的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核武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很多都是通过软盘来进行控制发射的。

确切点说,在过去五十年中,从 1970s 年代开始,作为核武大国的美国,其军方的核武系统一直是由软盘所控制的。

2016 年时,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的一篇报道就指出,美国的核武器库是由一台配置了 8 英寸软盘的老式电脑所控制的。2014 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也曾报道过核弹发射指挥人员的日常,其中也介绍到了这些老旧的古董电脑。

美国军方当时回应,他们这样做的最大原因是安全性,希望在操作这些设备时有着最高的可靠性。这些古董电脑根本不能连接互联网,本身系统又非常简单古老,几乎没有被黑客入侵的可能。

面对半个世纪不变的情况,美国国防部决定在 2017 财年年底之前对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进行升级、还会引进更多新设备,包括扩展处理器、便携式终端和桌面终端等等。

这让我想到几个月前,由于美国的失业系统已经不堪重负,新泽西州州长发布了一条寻找精通「上古语言编程」COBOL 程序员的紧急召集令,这门诞生自上世纪 60 年代的语言至今还在使用,今天在美国仍然有 95%的 ATM 交易会通过 COBOL 程序,以及超过 40% 的银行还在用 COBOL 作为系统基础。

古老的软盘已经越发成为一种象征意义

软盘的历史非常悠久,但从最古老的 8 英寸软盘,发展到我们小时候看到的 3.5 英寸软盘也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在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期,IBM 推出了 System370,这是最早的 PC 之一,也有的资料表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 PC。

但是当时的 PC 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计算机的操作指令存储在半导体内存中,一旦计算机关机,指令便会因为断电消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 1967 年的时候,IBM 的 SanJose 实验室的存储小组,开始开发一种新型设备,它的作用是为大型机处理器和控制单元保存和传送微代码。并且成本还要非常低廉,更换方便还要易于携带,软盘的研制之路由此开始。

不同尺寸的软盘. 图片来自:Wiki

4 年之后他们推出了一种直径 8 英寸的表面涂有金属氧化物的塑料质磁盘,这就是 8 英寸软盘。在此基础上,软盘的体积一直在进行更加小型化,1976 年,5.25 英寸软盘面世,1984 年,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了 3.5 英寸软盘,单张容量为 1.44MB,在当时已经不小。

不过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依旧是 5.25 英寸软盘,3.5 英寸软盘并没有被当时的 PC 厂商很快接受,直到 1987 年 4 月,IBM 推出基于 386 架构的 IBM 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正式配置了 3.5 英寸软驱。之后 3.5 英寸软盘终于被注意到并开始大规模流行。

或许也是因为日本公司开发的缘故,至今日本人依旧很喜欢使用 3.5 英寸软盘。

3.5 英寸软盘在 80、90 年代盛极一时,在 1996 年时全球有 50 亿片的软盘在使用。直到 CD 和使用 USB 的闪存设备出现,软盘的销量开始逐渐下滑。

1998 年苹果推出的第一代 iMac 是当时第一台舍弃软盘驱动器的电脑,戴尔 2003 年推出的 Dimension 台式机也放弃对软盘驱动器支持。之后,配备软盘驱动器的新电脑越来越少。

欧洲最大的电脑零售连锁店 PCWorld 在 2007 年 2 月开始停止销售软盘,包括驱动器和软盘本身都不再售卖。两年后,索尼宣布已经在 2009 年上半年全面停产软盘驱动器,并且库存将会在年内就一清而空,从而彻底退出该市场。不过索尼并没有断的彻底,虽然驱动器不再生产了,但软盘本身却还在生产、制造、销售。

如今,软盘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意义的符号,比如在 Word 中,尽管已经更新迭代了很久,「保存」图标却依旧是一个软盘的样子。

不过也不用担心这个图标会给没见过软件实物的新一代互联网原著民困惑,因为在未来,我们将越来越少需要手动保存,自动保存和云的发展让「存储介质」这一概念存在感越发薄弱。

直到某一天,连保存这一动作都会随着软盘最后的象征意义一起被埋进过去。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