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百亿研究所”(ID:yibaiyiyanjiusuo),作者:一百亿研究所,36氪经授权发布。

今天通篇要讲的两个关键词:热闹、消耗

最后回归到尊重。尊重什么?尊重时间,尊重专业,尊重一万小时定律。

仅以此篇致意:《年轻人创业,别在孵化器浪费时间了》

序言:

投融资生态圈、孵化器、商学院,一群群产业和资本的互相介绍、履历光鲜的简历、茶会、下午茶餐会……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是经典的金融圈社交画像。多的是金融掮客和介绍项目说不清核心竞争力的社群。

金融圈涵盖太广,各行各业,从保险、家办、财富、募资、企业、中层管理、董秘、企业投资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转一级、投融资、做项目对接平台、地产、正在创业的、咨询,创业者转投融资的等等,都活跃在这里。

路演中弥漫的是一种激情,而这种激情往往基于对故事的极大渲染,连竞品和渠道还没做过透彻分析的空中楼阁,还有不知投资水深浅的投融资“砖家”们的点评。

放在综艺娱乐圈,这就叫混咖。

1,热闹

曾几何时,孵化器在政策春风和资本雨露的双重滋润下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大城市涌现。中国各大商学院,也涌现了各式各样的meetup、路演,乃至创投营——给人投资的机会,给企业路演的舞台。

从2018年起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了,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靠部分渠道能力起来的早期项目几无可能,巨头的头部黑洞效应和迅猛的战略投资,让圈外人望尘莫及。投资机构也已然过了凭运气投中的年代。不是指生意,而是指用投资的标准——可规模化、有壁垒。

一年没见过几个真正好项目的人,没亲历过互联网项目从媒体上学来的互联网术语,甚至连基础研究都没做过的——有资历,挂个投资机构、集团的头衔,还摇身一变成为了导师,指点江山。

各种游学,路演,如同欧罗巴宫廷永不停歇的舞会,排满了活动日程表。

一幅创投圈热热闹闹的画面之下,创业更多成为一件很“酷”的事,投资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

殊不知,投资是小众的能力,一级市场投资更是小众的事情。

紧接而来的,是各种生态。不仅是天使投资营的盛况,每个人都想投中一个独角兽的梦;更者,还有去孵化百城百项目,命中一个实现财富自由的奇迹。

共创共享、生态助力、商学产融互动……获得种种资源、对接毫不费力。上路演、上比赛,认识投资人外,还有大把代理机构。投资和孵化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成为了一个隐性的利益生态链。

一些有头有脸的大咖凭借自己流量,拿了别人早期项目30%的股份,指望后面机构进来赚估值。最后,发现自己的流量无法转化成有效的流量。这样的案例也不是少数。

而孵化器、生态圈组织人,疲于聚拢企业、投资人,各种游学,组织活动;乃至顶级投资人会面、一对一项目指导,将一些似是而非的专家包装成经验丰富的投资人。

没关系,反正有政府扶持买单。

孵化器背后的一些大佬站台是个名分,没有时间来管事。但现状和本质是,大多数孵化器、商学生态圈本身的专业和能力,对于所投项目本身的理解度,决定了他们在孵化这件事上的乏力。

因为在一级市场,资源、经验和研究这件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于是,干组织的重要执行人的天花板,决定了这个“孵化生态圈”的天花板。

2,消耗

消耗什么?消耗时间,消耗生命,消耗积攒真正见地和智慧的机会。

一杯咖啡带来一个机会的时间,过去了。想通过一些生态去孵化服务项目,早就过去了。投入在生态圈的时间产出,往往极为不划算。

没点真干实货,没点真正的insight,一年两年都会白忙。你不仅见不到好项目,好项目还会反噬。

要么有顶尖的项目出产特殊地,有可能几十个能碰到一个。要么有足够专业鉴别度,抑或趟过坑能反思的,主动型做地毯扫描,发现好项目。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一些人获取财富自由的,借着生态圈,做做导师,看看项目,一边聚拢资源一边学习怎么看项目。参与方,来薅资源的,无非长见识,找业务,或找投资。

不过,这些人都还不算消耗的多。谁是消耗最多的呢!?恐怕是天真的组织者。

最后往往变成找过来的项目,没什么好项目;而你不知道的项目,或者中上的项目,早就被人包围了。

很简单,好项目不在这里。好项目,自然会去最懂行的人那里。露出头尖一点的好项目,早已被充分的被物色和挖掘。

创投圈和互联网年代,普通的信息和人脉,并不是最核心了。

如果说项目是供给侧,投资是需求侧;如果说项目方是需求侧,业务链是供给方;这两者都成立。那么其他一切中间服务方,都是找到供需落差中能解决问题的人。(这里一个人可能承担多种角色)

什么是核心?就是懂行、专业、见识广、干实事,且不占你小便宜。

专业来自于哪?高效判断,精准取舍。精准,才能对项目方做到业务转化,对投资方做到精准供给。

需要一针见血的人,不绕圈的人。

还不说投资机构自己留了个后门,一手甲方一手乙方,做自己的服务方呢?很多人想做的生态圈,早比你想的要小众。

另外,生态方总会有一个误区,认为项目的事就在生态里得到解决。这是绝对狭隘的。再大的生态也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地球大吧。

正确的打开姿势是,围绕项目本身使出力气。

3,教你如何做闭环

除了最早期方向还看不清楚的,做到B轮以后好项目自然是大把服务商上门围的,并且愈发头部化。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不过,聪明的组织者往往很快能摸索到赚钱的门道。

第一,打着生态的牌,聚拢资源,别处赚钱。政府、行业协会等等。

第二,能精准的摸到自己看得准的优质项目,想尽办法重点搞。

第三,自己没有能力的,火眼金睛找到专业机构给意见,专业机构来做闭环。

这个圈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那么可怕,倒是有一些不实际的创业者和不实际的生态局,完美的撮合到了一起。

很奇怪,这里面最勤奋的人和最务虚的人,往往还是一群人。

对于做业务成交最实在的,反倒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金量无需判断的机构。比如财税机构:记账、代理、拿补贴返佣、做材料。都是实在的服务方。

醒醒吧兄弟,因为坐拥一些资源,就妄想着能吃到肥肉的,那时代早就过去了。

其实从来也没存在过。不仅是投资圈变了,时间窗口变了,而是你从未深度张开眼好好看过。

所以,想做生态孵化的,看看投资机构去。最实在的,看到兄弟好公司感兴趣的,让专业人帮你鉴别下,蹭点便宜的估值自己真金白银投点进去。

这是可以不讲专业,但最有诚意的动作。

4,甲方(项目)不是真甲方

被一些产融互动洗脑的,白送股份的公司也都被薅完羊毛醒了。

大家都开始做点正经事,或进阶入更高阶的玩法了。

你介绍过去的服务商,必须得好。好,不是指态度好。而是有专业能力和定力,say yes or no。

投融资,BP,需要专业。业务上,是渠道,营销策略。组织上,是人才。技术,暂且不论——这几个核心需求。而其中拿钱,是最核心的刚需。

拿钱,就要找专业投融资。专业投融资,第一件干的事是什么?

绝不会服务不靠谱的项目,哪个专业投融资不挑项目?

比如,有些创始人,张口要一个亿估值。消费品,当成了AI的估值,凭什么你创始人说要我就帮你做呢?

在创投圈里,大部分甲方都不是真甲方。因为没有支付专业能力费用的甲方,就不是甲方。能不付费用的甲方,要么是极其牛逼的好甲方(好项目),后置费用能确定性大家一起挣钱的才行。

所以,但凡专业服务商,一定懂市场,懂双边关系。懂投资市场的行情定价。专业,就是比你要更懂你的价值,有可能是高估,也可能是低估。能劝诫你,做正确的事。

那么反过来说,好的甲方,也一定能识别一些优秀的服务商(乙方)。

在这里,甲方既然付不起市场值的费用,乙方对甲方项目方的作用就很重要,是可以花点小钱又极度加分的。

对生态局的人怎么做闭环?不专业并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找到专业的人。

做社群的人,时间长了,自己不长进,只能忽悠不懂行的人。请来不懂行的人越多,那以后也只有更多的不懂行的人蹭资源而已。

任人唯亲,仅凭自己喜好,这都没办法教化的事。坐拥资源,一把好牌打烂,也是没办法的事。

5,小众的事

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和投资一样小众。创业不仅要更大的野心、视角,还需要真正对行业客观判断之后的insight。

有没有人想过专业投资人是如何思考、如何工作的?

有没有知道专业提供服务商,每天是怎么判断项目,是什么样的工作风格?

是以行业真知为导向,还是以赚钱为导向?出来的业务模型都不一样。

一年没见过2000个项目叫什么互联网投融资?浮在水面上,永远是看不到真实的。错把平台的能力当成自己的能力,是很多牛人也犯的错误。

孵化圈从来不缺拿着别人的牙慧当成了真理,不经过自己思考判断的真理。

更可怕的是动不动生态。生态来源于什么?是真有点核心竞争力的项目,真有懂行的人,这两者交互,才能交流出东西来。

一百个不入流的项目堆出来的生态,不如一两个精品精致的项目,实实在在的做。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对比出来的,你看过纵向的,看过横向的,你趴在地板上研究过,你真的有从点到面的判断能力,这才有资格上牌桌谈论。

6,早期项目的怪圈

不专业的孵化器和不专业的投资人,不仅难以为创业者提供价值,甚至会误导创业者。导师,成为一个贻笑大方的名词,我常说,更有可能是误导的导。

早期创投圈有个怪事,专业的人从创业项目身上赚不到钱,而一些不懂VC投资和互联网的传统公司却能对没有投资前景的项目包装收费。

忽悠砖家的能力,是陪着项目兜圈。是所谓的方法论、话术。这就更成为了一个笑话。

不管多么有名、规模多么庞大的机构、商学院也好,没有真实有效垂直业务的经验、行研,号称生态圈的,只不过是个美丽的鸡蛋托儿而已。

——和做业务不同,投资永远是少数派的胜利。投资里,就是用99%看过大量项目,才能得出1%的真见。

什么是懂行的人?投资里,永远say no比yes更多。

所以要感谢给你say no的人,最可能无情的告诉你经验,把你抽离出来的,才是对你最好的人。有些经验,是花一亿学费都买不到的。

7,放弃妄想

创业没有捷径。投资没有捷径。孵化也没有捷径。

早些年,很多做房地产赚钱的上市公司老板,投了不少O2O项目,再后来是AI项目,现在是新消费…失败了找我看。It’s too late。

又后来,一些政府产投,轰轰烈烈投了10个亿,发现项目起不来,于是为了实现对上级部门的交代,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找我们做咨询。咨询的意义在于补救、投后管理。投后管理在于怎么做行研对标,把项目市场化,喂给专业的机构。It’s too late。

一切的一切,投前研究比投后重要百倍。

聚过几次餐,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的,不叫研究。那顶多叫耳闻目染,那叫消息,只属于研究中的一个印证而已。

以偏概全,都不足为道。

希望中国所有教授知识的地方,都存在一些死磕真理的精神。一万小时定律,在哪里都存在。这叫遵循规律,尊重知识。

不要以为读过书的就是知识,钱、地位、文凭,不代表知识。

寒窗苦读二十载,能真正脚踏实地去看懂市场和投资的仍然是万分之一。

很多商学院,上梁不正下梁歪。商学,不是教人处处去做金融搞孵化。既不以追求真知为商学目标,又不以专业人才是论。

办学即成为道义的表面主义。

而知识恰恰存在于独立思考、深度分析,存在摈弃大部分短期主义的行为。

在这个生态中,最重要的就是看企业。不管是早期项目还是成熟项目,和年龄、资历无关,和趟过的水、和踏实、和工作方式、和思考更有关。

有了这些,你就会自信的说出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面对老道的创始人,有经验的服务商,糊弄两句是过不了关的。作为生态圈的闭环也是闭合不了的。

以上。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