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放大灯”(ID:guokr233),作者:刘冬宇,36氪经授权发布。

据说,每个贵阳人都有一个住花果园的亲戚。

这可能不是玩笑话。花果园小区创造了中国多项数据之最:它是全国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拥有20多个片区,超300栋40层以上高层建筑,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小区(规划面积超过北京天通苑与回龙观小区之和);它用贵州城区1%的面积,容纳了贵州市区十分之一的人口。2017年,贵州以10.2%的GDP增速成为全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而对于来到贵阳的人们来说,花果园提供了一个低价、有尊严的居住环境[1]。

花果园之所以成为“亚洲第一神盘”,还在于它用超高容积率,挑战着高层住宅的极限。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人们正进行着紧锣密鼓的5G信号塔铺设。这里的手机信号怎么样?

来,跟着我的5G手机走一趟。

刘冬宇丨作者
李拓丨编辑
放大灯团队丨策划

“只要进了花果园,不开导航谁也找不到路。”邀请我们来到贵阳花果园的中国铁塔贵州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打趣道。建筑面积1800万平方米,平均每座楼高40层,每天出入上百万人……这些数字,都体现出“中国第一神盘”贵阳花果园社区与众不同之处。

我们还在小区入口就感到了花果园的威力:在一段陡坡上的汽车入口,在非高峰期就隐约开始堵车;坡道则表明,这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区,事实上,正是因为多山、少平地的地形,才让这座不逊于“山城”重庆的西南省会,形成了遍地高楼的特殊建筑风格。

这里的魔幻之处,一是“大”,它可能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小区,盛名在外,在贵阳这个西南地区省会城市,简直到了“每个贵阳人都有住在花果园的亲友”的程度;二是“挤”,高楼之间的间距仅能容下窄小的步行道,两百多座高楼,容积率达到夸张的6.8;三则是“反差”,现代化的生活,与谈不上人性化的社区环境的反差,在超高密度之下,遍布社区的各类商店、穿梭而行的外卖小哥,都在表明着居民与管理者用现代的方式,去抵消超高密度社区先天的不利影响。

当然,现代化的生活里,你要用导航与外卖,外卖小哥、滴滴司机与遍布居民楼、商业楼的小摊主们,都得有信号。但这样一个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信号覆盖是肉眼可见的难:

  • 超高的人口密度与人流量,对基站的承载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 拥挤的楼盘,限制了基站的覆盖能力;

  • “一楼千户”的巨大住宅楼,难以入户覆盖信号,只能利用有限的公共区域;

  • 住宅与商业楼栋同时存在,对网络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 连通楼栋、地下多达四层的停车场同样需要信号覆盖……

  • 更何况5G基站本身建设会更难:更差的穿透力、更小的基站辐射范围。

花果园社区内景。图丨放大灯

难,但不是做不到。就在今年,花果园社区终于实现了从四十多层高楼,到地下四层停车场的4G信号全面覆盖,而5G建设,也作为一项样板工程快速推进。

手机信号从哪来?

根据中国铁塔贵州省分公司介绍,复杂社区的网络建设需要解决一系列工程问题。关键的思想,是在空间上将整个社区分成高、中、低三层,在不同层用不同的技术部署中国移动贵阳市分公司项目经理曹德国将方案总结为“宏微结合、高低搭配、室内外协同”。

在三个高度空间,信号覆盖方式也有所不同。

所谓的“中层”,即地面层和中低楼层住宅,主要的信号来自在地面设立的宏基站,得益于手机信号的穿透性(4G穿透性好于5G),相对于高、低分区,中间层是比较容易部署的,也是最早实现覆盖的区域。

但在“魔幻”的花果园,地面基站的作用受到了客观条件的限制。它最受制于楼间距:我们在小区的通道里发现的一个小型宏基站,工作人员介绍,它的天线角度只能覆盖两个楼之间的狭窄通道和周围十几层楼高度的住户。而在开阔地带,这样典型的基站能覆盖直径几百米的区域。

小区里的宏基站塔。图丨放大灯团队摄

花果园典型的楼房高度是四十层,上方的空间则是高层,它的覆盖方式则是通过在楼顶建设向下发射信号的天线,为周围的楼栋高层住户提供必要的信号。但它无法覆盖天线本体所在的楼,因此这种天线被形象地描述为“楼宇对打”。

站在楼底,我们也能勉强看到超过百米高楼楼顶的对打天线。在今年,许多新设立的高层对打天线,为花果园社区的网络覆盖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楼顶的对打天线。图丨放大灯

天线对打还有一个优势:更省钱。原本高层室内信号,只能用过室内分布系统完成,比如你在办公室、地下室或者地铁站常见的蘑菇天线,它需要工程人员在每层楼里架设线路设备,工程量和费用高昂;贵阳铁塔测算,通过楼顶天线对打,在覆盖率提升8%的同时,还能节约34%的成本。整个花果园地区,仅此项高层分布设计,就减少行业投资4309万元。

尽管对打天线能解决部分高层住宅的信号需求,但在花果园中,仍然有许多楼栋,比如商用楼栋等,因为楼体较大,依靠室外基站(包括地面宏站与楼顶对打天线)也难以覆盖到楼内中心区域,因此室内分布系统仍然是信号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即“室内外协同”。特别是对于5G信号,较弱的穿透力,更需要室内分布系统补充覆盖。

在整个社区的“低层”——地下室,则完全通过室内分布系统完成。在贵阳市的另一处地下车库里,我们看到了一项新鲜的技术:把原本用于地铁、高铁隧道的泄露电缆天线,创新性地用于地下车库的网络覆盖。这是一种将电缆与天线合二为一的设备。

圈出的两根黑色管线即泄露电缆。图丨放大灯

尽管泄露电缆本身成本高于传统室内天线,但这种线型天线,与楼宇的管路等设备天然兼容,建设成本大幅下降,综合算下来,覆盖一个停车场的信号,这种新型天线的成本仅有原先室内分布系统的15%。

为百万人提供手机信号,得花多少钱?

为了这个庞大的社区,三大运营商及铁塔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实现4G的基本全面覆盖及5G快速推进。据铁塔公司介绍,花果园社区是贵州首个全面规划5G的城市综合体,它就是贵州复杂社区网络建设的样板间。

中国铁塔贵州省分公司通信发展部翟相向我们透露了整个花果园项目的资金规模:据铁塔公司计算,如果由三家运营商各自建设花果园社区的5G网络,共计需要约7.2亿元;通过一家牵头、三家运营商共享设备的统筹规划方式,仅需3亿;至今,铁塔及运营商已投入1.6亿,建设了超过300个基站(4G+5G)来覆盖花果园地区。

统一协调建设的另外一重好处,是大幅降低了建设过程中运营商与物业方面的沟通成本。翟相介绍,通过铁塔的协调,运营商在花果园社区的网络部署,实现了“免协调费、进场费、场租,降低电费”的“三免一降”,每年为运营商节约228万元运营成本。

铁塔公司成立的初衷,就是将三大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合三为一,共建共享。在花果园地区,三家共享的5G室内分布系统也是一个省钱、快速铺设网络的办法。

得益于现在常用的无源室内分布系统的超强共享能力,完全可以实现由中国铁塔建设无源室分的线路和天线,由三家运营商共同接入。你可以这样简单理解无源室分:在一座楼的地下室里有一间机房,其中放着三家运营商的设备并由光纤与主干网连接,而整个楼内的“蘑菇头”,都是由这间机房伸出的天线。有源室分设备,需要为每个天线配备电力接入,而无源室分它就是单纯的天线而已。

仅在花果园社区,通过共享5G室内分布系统,通信行业可节省重复性建设投资1.67亿元,从三家建设变为一家建设,节约比例达到67%;从租金层面,当年可为运营商减少7663万元资本开支,降低比例达到91%。

今年8月20日,中国移动与铁塔公司提出在花果园地区建设一批5G基站,即贵阳市花果园5G二期项目共199个基站。至9月13日,全部基站已规划完成,9月15日,与物业协调完成,而到了11月中旬,这批站点已完工交付64个,平均下载速率达到720Mbps。

5G建设够快了吗?其实有人刚刚用上4G

“提速降费”的主旋律下,5G的确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但在我们还在纠结有没有5G网络的时候,还有很多人需要基本的4G信号覆盖——比如在贵州的毕节山区。

中国铁塔毕节市分公司总经理夏友志向我们介绍,在过去的两年间,毕节地区建设了两批共3177个基站,为全地区6000多个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其中有一批958个基站,是今年8月6日接到的需求,要求在10月底前全部完工交付;这批基站中,在几个脱贫攻坚重点地区的736个基站,更要求在9月底之前开通运营。毕节铁塔和毕节移动争分夺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现第六批“电普项目”的958个4G基站在68天内高效建成开通。

我们走访了一处以山为塔的4G基站,它的建设难度完全不低于给花果园社区覆盖5G:山上没有路,混凝土和铁塔只能靠人扛马拉上山;贵州山区多雨,山路泥泞难以开工,而工地就直接搭雨棚干活……这只是一个基站的困难,但在两个月的工期里,这样的基站还有几百处在同时开工。

山区的4G基站和上山的路。图丨放大灯

疫情期间,这些基站承担起当地的网课教育等关键需求。就我们所在的这个基站,它为周围两个村子提供着必需的数据。这种简陋的塔形,在市区基本见不到;但得益于可拆卸搬运的结构、采用室外一体机柜等措施,这个基站的成本仅有9.8万元。如果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用高杆建设,成本大致要增加一倍。

该基站建设过程中的照片存档。即使塔可以拆卸搬运,主杆仍需要8-9人搬运上山。图丨中国铁塔毕节分公司

山区的居民能用上5G吗?可能还需要很久:今天的5G没有明显提升运营商的ARPU,但却有着实打实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更多的基站、更多的设备、更高的功率和电费。这些地方5G用户不够多、数据量不够大、也没有非用5G不可的理由,建设5G就是不划算的经济账。

我们离5G不掉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论是北京,还是人口密度超高的贵阳花果园,更或者人口稀疏的地市、山区。

但毕节的案例告诉我们,除了5G,还有更多的人需要更基本的4G网络,4G对他们的价值,的确远高于让我们偶尔用5G下载一个游戏的罢。

参考文献:

[1]游旭冬:城市映像|睡在这个中国最大的水泥森林里,我梦到了曼哈顿.澎湃新闻.2018-05-10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121319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