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朱力克,36氪经授权发布。

QQ音乐有个本地热歌榜,支持切换不同的城市定位。在不同的城市间游走,你会发现打开了自己从未了解的世界:在北京,摇滚音乐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上海,欧美音乐大行其道;在广州,粤语新老歌曲影响力巨大;而在西安,西北民歌位居榜单前列……

互联网大数据放大了不同人群的音乐需求。在单一音乐平台上,根据不同地域、渠道、音乐类型等等,可以排列出几十个不同维度的音乐榜单。以前,我们每周守着榜单更新,看哪位歌手又拿了第一名;现在,榜单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听歌状态,每个群体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第一名。

近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发起了UNI-浪潮联创音乐榜,以专业人士视角每月推荐华语乐坛优秀的TOP10作品。新榜单和以数据为依据的由你音乐榜(UNI-CHART)并驾齐驱,力图以“专业评审+大数据”双视角,在当下的音乐市场中呈现华语乐坛更完整的流行面貌。

面对越来越多元化的音乐市场,我们是否还像过去一样,需要一份权威榜单?这样一份榜单又对当下的音乐市场有怎样的参考意义?

UNI-浪潮联创音乐榜2020年11月榜单

A

市场需求多元化,但榜单仍有空白

曾经,我们最早接触的音乐榜单,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媒体出品方的审美,是自上而下的俯视。从音乐杂志、音乐电台到电视台音乐节目,榜单由媒体或者专业人士评选推荐,这也是传统媒体话语权最强的时代。

这期间榜单也会引入观众意见。像光线传媒2001年开始做的《音乐风云榜》,观众投票占5%、评委会评选占60%、唱片销量占20%、每周上榜成绩占15%,在当时被视作比较先进的模式。

2010年,那英在“音乐风云榜”十年盛典现场(图片来源网络)

但毕竟当年的统计渠道、技术和现在无法相比,普通乐迷的参与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榜单还是自上而下的推荐。

然而流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之前榜单制造的逻辑。无论是早期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音乐频道,并发布以客户对无线音乐产品定制、下载量为数据依据的音乐榜单——无线音乐排行榜,还是各音乐网站按点击率排名,在21世纪头几年,媒体突然发现往常在主流视野之外的网络歌曲突然跃居前列。随着数据越来越细致地体现出大众的审美喜好,以数据为依据的榜单越来越偏重流行性,榜单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

也许大家都没有错,只是所站的视角不同。互联网时代,选择权下放,第一次让大众自下而上的意志,超越了专业人士自上而下的意志。尤其是进入到个性化推荐时代,每个人似乎都很容易找到自己中意的音乐,音乐的需求变得分散,评价维度也变得丰富。

相应的,如今的排行榜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各种机构、各种平台,甚至某种单一的音乐类型都在发榜。虽然满足了某个特定群体范围的需求,却鲜有穿透圈层的影响力。毕竟喜欢小众音乐的群体,不太在意哪位时下流行歌手销量情况,或者哪首网络歌曲的排名又上升了。

这样的结果一定程度是客观的。互联网时代的排行榜是基于用户互动行为排列的,即便是粉丝打榜,也是部分用户主动选择的结果,真实、客观反映了当下不同群体的流行喜好,只不过暴露了不同群体之间喜好和需求的差异。

但这样的结果也并非完美。单一或多维度的数据,抑或用户选择,无法代表所有群体的喜好或需求。

看似多元化的音乐排行榜,其实留下了空白:在流媒体时代,能同时兼顾艺术性与传播性,真实全面地反映当下乐坛全貌的排行榜,以单一榜单满足所有群体需求似乎变得不再可能。

B

权威的音乐榜单,记录的是一个时代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音乐唱片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5.909亿美元,位于全球音乐市场排名的第七位。在全球市场中,中国的订阅服务用户数量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遗憾的是,这样庞大的音乐市场,始终缺乏一个兼具大数据+专业评审双视角的公信力的权威榜单。

IFPI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音乐唱片市场位列全球第七(图片来源网络)

既然流媒体时代需求已经多元化了,为什么还需要一份不同视角的权威音乐榜单?

好音乐的影响力从来不止停留在音乐层面。一首歌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是因为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直接反映了当下现实。回头看当年“神仙打架”时代的音乐榜单,至今大家看到榜单不但不会产生质疑,内心还充满怀念。

这样一份具有公信力的榜单,不仅是音乐排行,为行业把握当下趋势提供参考,也是一份历史记录,能够反映行业的发展进程、青年心态的变化,具有更长久的社会意义。同时,为其他文化了解当下国内乐坛的发展提供窗口。就像我们通过Billboard和格莱美了解欧美乐坛动态、通过Oricon公信榜了解日本流行文化一样。

一份真正有价值的榜单,必定会顺应用户听歌的变化,顺应这个时代的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当下这个时代多元化的流行趋势。

首先,这样一份音乐榜单,可以营造一个公平的行业环境。榜单的成绩是对所有音乐制作人和歌手产出歌曲成果和效应的最佳体现,代表着作品受到更广泛层面的认可,而不是小圈层的自嗨。

其次,对行业端来说,唱片公司、音乐人可以通过榜单了解不同音乐类型的发展趋势,判断市场整体需求,借鉴同行的经验。对有好奇心的歌迷来说,榜单提供了新的工具,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音乐类型,听到更丰富优质的音乐。

具体到中国,当下的音乐环境复杂,已呈现多场景、多元化、多价值的评价维度,或许新的绝对的榜单标准一时难以诞生,但是否已经开始我们自己的创新探索,以兼顾专业性和流行度的评价,更为全面地记录时代中音乐文化的全貌呢?

C

数据榜单+专业评审,音乐排行榜的未来?

建立适应当下需求的榜单规则并不容易,但好在依然有人愿意尝试。

数据型榜单与专业评审型榜单并驾齐驱,是TME 在多元化市场需求下提出的解决方案,试图以此塑造不同维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力图做到兼具热度与质量本身,在流行与品质之间找到了平衡。

由你音乐榜(UNI-CHART)和Billboard榜、Oricon公信榜都属于数据型榜单,展现了当下华语乐坛的流行热度,且数据可追溯,清晰地反映了当下用户的选择和需求,也为行业观察趋势变化提供参考。

而UNI-浪潮联创音乐榜本质上则更接近格莱美或金曲奖,属于评审型榜单,更侧重关注作品的专业性和音乐性,意在树立行业品质标杆,提升大众音乐审美。

TME企业发展部总经理梁韵恒在UNI-浪潮联创音乐榜发布会上

数据型榜单反映的是歌迷的欣赏偏好,代表着当下的流行趋势;评审型榜单则代表着专业人士在技术和审美层面的判断,预示着音乐创作的可能性。两者照顾到不同侧面,互为补充。既使得大众喜爱的热歌被人听见的同时,也不忽略高品质歌曲,去努力做到真正的让“好音乐被更多人听见”。

在当下的环境中,由TME 牵头造榜有其自身的优势。毕竟,在C端,TME整合了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四大平台,拥有超过8亿月活用户,其中有超5000万的付费用户,覆盖了各城市、阶层的人群;在B端,TME也拥有包括微博、猫眼等在内的合作伙伴,以及大量的原创音乐人资源。

因为体量足够大,TME为搜集多维度的行业数据奠定了基础,内部的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接近行业客观的数据。从2018年Q4首推季度报告,到发布《2019华语数字音乐年度报告》,由你音乐榜(UNI-CHART)展示出来的价值已得到业内肯定,也为如今打造UNI-浪潮联创音乐榜做了铺垫。

从已公布的阵容看,UNI-浪潮联创音乐榜截止目前邀约近120位行业资深音乐创作人及原创音乐人参与评审,其中既有台湾金曲奖入围/获奖的音乐创作人,也有像李海鹰这样的内地资深音乐创作者,以及宋黛霆、张尕怂等新晋年轻音乐人。评委的覆盖面广,堪称目前华语乐坛最强专业评审阵容。

首批百位UNI-浪潮联创音乐榜联合推荐官阵容

两份华语乐坛目前最具信息量的榜单组成矩阵,无疑可以平衡市场上多元化的诉求,同时为树立一份具有公信力的榜单探索未来的标准。

更为理想的状态是,随着审美的鸿沟被填平,数据榜和专业评审榜的审美能日趋接近。而未来,当我们回顾如今的华语乐坛时,我们可以很自豪地回顾这两份榜单,感谢他们为大众和行业记录了一个更客观、完整的华语乐坛。

UNI-浪潮联创音乐榜2020年11月榜单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