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ID:hbrchinese),作者:HBR-China,36氪经授权发布。

小佛爷说

故事有各种各样的好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管理者要注意善加利用故事,提升讲故事的能力。不过,正是因为故事能够产生强大且持久的影响,所以决策者也要小心故事的误导作用。对故事最好抱有怀疑的态度,涉及重大问题和重要决定时尤其要注意。

毫无疑问,故事是强有力的工具。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Sapiens)中提出,构思故事的能力帮助人类合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并最终主宰了世界。如今,产品发布、初创公司展示创意、一部受欢迎的纪录片乃至一场TED演讲,都必定会用到吸引人的故事。

原因很充分:故事有各种各样的好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记住表达的主旨、与他人交流,并且对未来做出预测。管理者和企业家要注意善加利用故事,《哈佛商业评论》就提供了各种提升讲故事能力的方法。不过,正是因为故事能够产生强大且持久的影响,所以决策者要注意故事的误导作用。

纳西姆·塔勒布、泰勒·考恩等作者多次警告我们注意对不确定性轻描淡写、对因果关系判断有误的叙述。希拉里·奥斯汀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揭示了故事如何在商业上导致有偏误的评估和无法挽回的错误,乔纳森·戈特沙尔则讲述了故事如何令决策者被Theranos公司蒙蔽。我们在《经验的神话》(The Myth ofExperience)一书中讨论了这个事实:错误的故事更好写,而且更能让人欣然接受而非无视。因此,对故事抱持怀疑态度比较好,涉及重大问题和重要决定时尤其要注意。

一些故事歪曲或忽视时间的作用,简化现实。所以第一组警示信号就是与时间有关的偏误。

后见之明。在特定结果出现之后形成的叙述,通常会轻视原本可能会出现但并未出现的其他情况。这样讲出来的故事会让胜败显得是意料之中、有必然性的,但现实可能并非如此。后见之明中显而易见的结论,在决策的当时通常还难以确定。举例来说,复印、个人计算机、谷歌和《哈利·波特》等具有开创性的创意,在大获成功之后就显得像是注定要成功一样,但起初都曾被专家投资者拒绝,而现在投资者也一定从这些创意中获得了益处。很多时候,提出创意的人自己也无法准确预测其潜力。施乐(Xerox )未能投资率先开发个人计算机技术。谷歌早期也曾打算接受收购,当时的价格只是现在的零头。

错以为相关性即因果性。故事可能会暗示同时发生、彼此相关的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其实可能并不存在因果性。上《体育画报》封面会招致厄运的都市传说就源自这种错觉。一位运动员或一支队伍上了这本杂志封面,之后表现不佳,杂志就会受到指责,哪怕表现只是回归平均水平也会如此。同样,管理者也可能会对奖惩的效果形成错误认知,特别是在受过表扬的优秀员工表现欠佳、受过惩罚的糟糕员工有所改善的时候。错误地将连续发生的事件联系在一起,还会催生阴谋论,如坊间流传的疫苗和自闭症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新技术与新冠病毒流行之间的关系。

缺乏远见。有的故事没能发现在时间上距离相当远的因果关系。疫苗和采用新技术等许多战略,产生的影响并不会立即显现。更为复杂的是,有时候还会出现先变坏、再好转的情况。故事很容易遗漏或误读这样的复杂关系。缺乏远见的叙述会让新任领导者因为上任后发生的事而受到赞扬或斥责,但这件事可能是前任领导者造成的。这种短视会让管理者选择暂时缓解当下症状的应急措施,而非重视长远的根本解决方案。

过期。故事是根据过去构思的,所以如果情况突然发生大幅度的改变,故事就会迅速过时。然而以故事为基础的传统往往会延续下去。几十年前只要拿到大学文凭,几乎是一定能获得高薪工作,而现在情况变了,但这个观念还在,就成了愈演愈烈的学生债务危机的一个原因。如果事物进展是非线性的,故事过时得更快,容易令决策者发生重大失误。Blockbuster、Myspace和诺基亚在迅速衰败前的短时间内似乎都还是不可战胜的。

一些故事简化现实,是因为忽略了全局中重要的部分。因此第二组警示信号是选择偏差。

重视平均值。基于数据的分析和科学发现常常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便于传播和理解。不过,这样的呈现很多都过度简化现实,将讨论限制在平均统计结果的范围内。如此一来,就会让人觉得某个战略能够令利润大幅度提升、接受教育有助于增加收入、有勇气就能取得胜利。基于这类因果关系的故事也与人们的先入之见一致,但其实只是取样范围内的平均结果,而且可能隐藏着重大的风险,跟人们期望的结果也有偏差。

个人趣闻。用个人经历来讲故事很有吸引力,但这种故事能代表的样本太少,没有典型性。考虑到环境和性格的各种差异,总结出的东西越独特,就越没有普遍性。因此许多组织在涉及复杂决策时青睐基于数据的算法,甚于基于个人经历的叙述。例如迈克尔·刘易斯的《点球成金》(Moneyball)讲的就是评估棒球球员潜力时个人轶事和经历的不可靠。

幸存者偏差。从成功故事中学习,又有趣又励志。对于成功人士和成功组织的共性分析似乎十分普遍。可是,这种方式忽略了一个事实:不那么成功的人和组织可能也有这些共性。特别是在成功率很低的情况下,故事往往强调成功者的才能和勤奋,顺便忽略了无数具备同样能力和职业道德、却因为环境和各种随机因素而失败的人。被幸存者偏差影响的叙述会带给人一种错误的认知:成功可控且可预测。而事实并非如此。

重视成果。故事往往关注看得到的成果,忽视基本的过程。这样的一个后果是普遍无视达到该成果过程中可能的欺诈和不良行为。很多流行的、只讲成果的故事最后都被曝出阴暗面,涉及庞氏骗局、吸毒和商业欺诈等各种问题。另一个后果是令人误解创新。关于创意的叙述总是吹捧获得成功的最终创意,以及某几位出风头的创新人士,忽略无数创业者承担着风险摸索前行的复杂过程,令创新看起来像是仅靠个人实现的、有必然性的结果,现实并非如此。

除了以上警示信号,还有其他至少两个问题。其一,一些故事可能混合了多个警示信号,比如只关注成果的几则幸存者轶事,加上显而易见的事后诸葛亮。故事里的警示信号越多就越可疑。其二,即使故事本身没有错,也可能出现时间相关的偏差和选择偏差。我们在事后总结的结论、最后看到的成果、相关性和平均效果可能都没错,但即使提供了这些信息,也可能会误导人。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停止讲故事,也不是完全忽略故事。毕竟讲故事还有很多好处。决策者可以利用故事,将实用且有说服力的叙述当作可以细读的理论,而非要遵守的真理。利用以上警示信号对相关叙述进行测试、修改和更新。这样做会促使讲故事的人在传达信息时更加谨慎。如此一来,怀疑故事就能够提升故事的质量,进而提升我们的集体学习和决策质量。 

关键词:领导力

埃姆雷·索耶(Emre Soyer)、罗宾·霍格思(Robin M. Hogarth)|文

埃姆雷·索耶是行为科学家,与罗宾·霍格思合著《经验的神话》(The Myth ofExperience)。他创办了索耶决策咨询公司,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卡斯商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SDA博科尼商学院、巴黎高等经济商业学院等全世界的商学院和企业提供关于战略及创新决策的演讲、研讨班和项目。罗宾·霍格思是认知心理学家,巴塞罗那庞培法布拉大学荣誉教授。与埃姆雷·索耶合著的《经验的神话》是他的最新著作。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