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亿谦,36氪经授权发布。

新仔按:综艺让独立音乐和主流文化的关系愈加紧密,但综艺之外的音乐人生存状态如何?借助“见证大团”的机会,我们对参与征选的24组音乐人进行了问卷调研和采访。整个“音乐人生存状况观察”系列将分三次刊发,今天推出第一篇。

拥挤的乐空间里,气氛随着舞台上飞扬的节奏一次次被推向高潮。自11月起,将有24组独立音乐人分8场在这里登台表演,最初5场演出中有超过2500名乐迷见证了他们充满活力的现场。

这一系列演出源于街声StreetVoice联合腾讯音乐人推出的独立新声现场计划“见证大团”。这一源自台北的独立音乐展演活动,也曾是草东没有派对、落日飞车、傻子与白痴等现已广为人知的乐队,在乐队生涯早期宝贵的livehouse亮相机会。

如今,街声把“见证大团”的策划制作理念在北京继续生发。24组音乐人中,既有Bad Sweetheart这样第一次登上Live house舞台的年轻乐队,也有像丢火车这样成立多年始终坚持独立运营的资深乐队。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活跃在综艺节目之外的“非主流音乐人”。

丢火车乐队在“见证大团”的舞台上表演(摄影:肆毛)

带着这些问题,借这次“见证大团”的便利,我们针对24组音乐人做了一次问卷调研,并对部分音乐人做了访谈。这次调研的音乐人和乐队,以年轻人居多。超过80%是90后,95后占了41%。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成为音乐人的时间在5年以内。大家都对未来满怀信心和希望,但乐队的实际运营也喜忧参半。

综艺让乐队、说唱等不同形式的音乐人在近些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舆论场里的讨论空前热烈。但在市场变化之下,在综艺关注之外的独立音乐人的处境是否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他们如何看待当下的大环境?他们正在面临什么样的问题?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A

宣发仍是绝大多数乐队最大的问题

这个时代的音乐人相比前辈们有更多的出口,平台更多,选择更多,机会也更多。当然,凡事多有两面,众多的出口让乐队突围也增加了难度。在竞争更激烈的情况下,“宣发”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宣发企划对音乐人来说当然重要,尤其在初始阶段,好的音乐搭配合理的互联网宣发是如虎添翼,这是时代所趋。” Bad Sweetheart乐队成员贺铭洋如是说。

如前所述,本次调研的音乐人和乐队大都相对年轻,知名度都比较有限,所以他们格外需要宣传和推广。

问卷中提了一个问题,目前最需要帮助的地方是?由受访者自己作答。将近一半的受访者都写了“宣发”,同时,也有不少乐队的答案是“团队”。而“团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宣发。

“宣发”这个问题,对于音乐人来说似乎是一个老大难问题。2019年,新音乐产业观察面向独立经营音乐人做过一个调研,在那次调研中,“宣传推广”也是音乐人们首选的问题。

对于名气相对较低的音乐人和乐队来说,宣发上可能并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如今的媒体渠道多但是更分散,如果没有资金或者团队的支持,确实很难获得大范围的曝光。在调研中,音乐人们一方面是以开放的心态去寻求合作、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把自己的社交账号经营好。

从本次调研中看,社交账号的自我经营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宣传方式。24组受访者,只有一组没有社交账号。其中,62%的受访者选择自己经营。

ETA乐队曾在《乐队的夏天》有短暂地惊鸿一瞥。乐队觉得,综艺确实能让乐队受到一些关注,但“最后播出片段可能不是很能够真实地呈现出ETA的样子”。他们依然“在主动经营自己的社交平台”,希望能呈现出乐队的真实面貌。

Bad Sweetheart乐队成员贺铭洋说自己“会很认真的做每一份文案,无论是歌曲介绍还是社交网络。”狮童乐队说,“在音乐内容本身以外的经营主要集中在社交平台以及音乐平台上。”

把自己的社交账号和音乐平台账号经营好,对于年轻乐队来说,已经是宣发的基础。但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突破,可能还是需要跟平台进行一些合作。回春丹乐队的西蒙认为,“音乐人借助平台,更容易传播作品。”丢火车乐队认为平台的扶持,“一定程度能拓展受众群。”

B

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演出

在舆论场里,“小众”长期是乐队身上的标签。“小众”意味着受众群小,也意味着收入可能不太高。

在我们这次调研的24组音乐人/乐队中,接近半数的受访者没有稳定收入来源(48%),剩下的乐队中,又有26%的受访者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如果一支乐队有3名成员,成员平均收入只有1000来块。

这点收入对于维持乐队经营确实杯水车薪。所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无法全职做音乐。

在收入来源中,演出和版税成为两大重点,尤其是演出。本次调研的受访者全部都靠演出获得收入。其中66%的受访者有版税收入,尽管缺乏数据支持,但基于当下流媒体平台的收入状况,版税收入通常都相对较低。

从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到,受访者都非常重视演出,Livehouse和音乐节成为受访者们最重要的演出场景。

93%的受访者有过Livehouse的演出经验,其中,84%的受访者年均演出在5场以上,其中,年均演出超过10场的受访者达到64%。78%的受访者有过音乐节演出的经验,其中,61%的受访者音乐节演出场次超过5次。

在有过livehouse演出经验的受访者中,有64%的乐队年均演出大于10场

在参加过音乐节的受访者中,有61%的乐队演出次数不少于5次

好消息是,85%的受访者都认为《乐队的夏天》走红之后,演出机会也多了。接下来,街声的“见证大团”系列演出视频也将以节目形式上线,无疑会给这一批乐队吸引新一波的关注度。不断出现的综艺节目或许能够为音乐人和乐队创造出更多的演出机会。

C

长期维持稳定的人员不容易

对于所有正在做音乐的朋友来说,大概没有人会不想把音乐视为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对待。在接受我们调研的24组音乐人/乐队中,85%的受访者都将音乐视为长期发展的事业。

长期发展,既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心。尤其是,受访者中,全职乐队不到半数(48%)。也就是说,剩下的一多半乐队目前是出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状态,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必要要面临工作和音乐事业之间的冲突。

在非全职的乐队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可以平衡工作与音乐事业

但从受访者的选择看,这个问题似乎并不算太大,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可以平衡,43%的受访者选择了偶有冲突,经常出现冲突的只有7%。

不稳定也可以从缺乏固定排练场所表现出来。受访者中,没有固定排练室的超过半数。

更大的问题,可能是人员更迭。在一个相对困难的经营环境中,长期维持人员稳定并不容易。在这一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70%的受访者都出现过人员更迭的情况。

作为一个事业来发展,获得帮助或许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毕竟音乐人更善于创作,而不是经营。所以63%的受访者选择签约厂牌或公司,超过六成受访者有自己的经纪人。

63%的受访者选择签约厂牌或公司

相对于个人发展,乐队的经营有更高的成本,其中包括人员之间的沟通成本。高成本意味着高风险,所以,对于乐队来说,维持长期发展,收入就非常关键了。

从这次简单的调研中可以看出,独立音乐人面临的问题依然比较集中:宣传、收入和团队运营。互联网时代降低了音乐生产的门槛,独立音乐人数量不断增长,但同时传播渠道越来越分散,让制造影响力变得难上加难。

相应的,作为缺少资源的独立音乐人,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想要在综艺等主流出口之外另寻渠道脱颖而出,难度也可想而知。

当然,依然有像“见证大团”这样的舞台存在,可以为独立音乐人提供展示机会。而独立音乐人也有自身的优势,在保证创作自由的基础上,可以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风格的宣传渠道和推广方式。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