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没法不降,降了更惨! 

当国内车企第一季度财报陆续公布之后,我们才得以看到价格战的惨烈。 

具体到各家财报来看,中国车市“新王”比亚迪凭借44.08万辆的销量,一举将销量为42.73万辆的大众斩于马下,但经销商库存也超过10万辆;全国燃油车降价发起者东风营收、销量同比下滑两成左右,净利润环比下滑近五成。

豪掷37亿补贴的上汽更是迎来营收、净利润、销量同、环比三连降;广汽被合资品牌拖垮,销量呈现大幅跳水;紧跟特斯拉,带着“华为光环”率先降价的赛力斯问界卖出去的车不到上季度数量的一半;长城净利润仅刚刚破1亿元;长安近70亿元净利润里面扣非净利润只有15亿元,同比下滑35%…… 

车企的财报揭示了国内汽车行业的真相,而中国车市的“战后创伤”正不断显现。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国内狭义乘用车的零售销量仅为426.1万辆,同比下跌13.4%。不算因疫情动荡的2020年,从2014年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里,这是我国首次一季度乘用车销量没过450万辆,而此前基本都是在500万辆徘徊。整个汽车市场都在经历“战后恢复”的阵痛。

▲乘联会公布的一季度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仅为427.3万辆,去年同期为491.5万辆

回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2023年第一季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节点,车企的价格战正如潘多拉魔盒,一旦开启就一发不可收。

自从年初特斯拉毫无预警打响降价发令枪后,无数中国车企踏上了降价拼刺刀之路,从新能源到燃油车降价力度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约有40个汽车品牌加入了残酷的降价厮杀,政府、车企、经销商齐上阵,甚至一个赛一个地砸钱更狠。 

可以说,因为价格战,2023年车市从开局就蒙上了一层阴影。那么各家车企的价格战的“后遗症”具体反应如何?谁笑开花,谁哭惨了?车东西在梳理完降价的8家主流车企的一季度财报后,找到了答案。

01.比亚迪带头降价:碾压大众、库存加剧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旗帜特斯拉开了降价的第一枪,各家车企纷纷开卷价格战。即使刚刚完成新王登基的比亚迪不愁销量,但为了进一步起飞,也不得不放下身段,甩开膀子为价格而战。 

▲唐汉双旗舰冠军版上市起价不到21万

中国民营造车一哥加入战局,战绩如何呢? 

营收方面,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201.73亿元,仅次于上汽,同比增长79.83%,环比下降23.15%,这也是比亚迪连续第三个季度营收破千亿。同时,比亚迪净利润达到41.3亿元,同比增长410.89%,环比下降43.51%。虽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环比却呈现些许下滑,但考虑到季度销售目标影响,比亚迪的成绩单还算十分亮眼。 

而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还是因为销量起飞。

▲比亚迪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继2022年比亚迪凭借186万辆销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销冠后,2023年一季度这位中国车市“新王”销量再破记录,达到55万辆,同比增长接近一倍,虽然比上季度削减了13万辆左右,但也成为了中国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自主品牌,并从大众手中夺走全球单一品牌销量冠军头衔。

可以说,一季度比亚迪的表现值得整个车市惊叹。 

今年一季度,由于“国补取消”和车企价格战的主客观因素,众多中国车企业绩表现不佳,借此原因进行表态,但比亚迪凭借亮眼成绩还是给中国车企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但如果仅看现有数据,我们或许只看到了价格战助推了比亚迪销量的腾飞,却忽视了现有数据背后的问题。

业内有个心照不宣的准则,车企公布的销量不能代表真实消费情况,因为各地经销商提车后有些能够直接卖出去,但有些也会成为库存,而真实消费情况往往需要上险量来体现。 

列个参考案例,乘联会信息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148万辆,但是新能源乘用车的上险量却只有122.3万辆。这就说明,仅第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就增加了约25.7万辆库存车。

而将比亚迪一季度的销量数据同上险量数据对比,今年前三个月,比亚迪分别销售了15.13万、19.37万、20.71万辆新能源汽车,而上险量分别是11.8万、14.6万、18.3万辆,可以估算出第一季度,比亚迪的销量和上险量之间就有10.48万的差额。 

▲比亚迪2023年一季度销量分析

02.民营三杰长城:花式降价难挡业绩崩塌

降价打的火热,作为民营自主造车三强的长城汽车也忍不住出手了,推出了保价与降价并行一系列动作,但花式降价却也扛不住一季度业绩的崩塌。 

2023年第一季度,长城汽车营收额为290.39亿元,同比下滑13.63%,环比下滑23.3%,就这还不算最惨的。

▲长城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长城汽车只有1.74亿元,没看错就是刚刚破1,连2都没到,同比下滑了89.34%。而去年同期,净利润可是达到了16.34亿元,当时降幅只有零点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现如今这个净利润的降幅几乎称得上“崩塌”!

对于业绩的下滑,长城汽车在财报注明,主要系报告期仍处于产品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品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及研发投入所致。 

而由于业务调整,长城汽车的销量也明显下滑,一季度的销量仅为22万辆,去年同期还是28万辆,就连上个季度还是26万辆。

具体车型来看,细分车型表现更不容乐观。其中,仅长城皮卡销量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长13.65%至4.9万辆。哈弗、欧拉、WEY、坦克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上海车展长城皮卡展台观众众多

03.燃油车发令者东风:营利双降赔惨

如果说在特斯拉扣下降价扳机后,接下来一个月个别车企的跟风只算小打小闹,那么在3月初东风汽车才算正式拉开2023年全国价格战的序幕。 

随着湖北开启政企双补的“史上最强”的汽车补贴,东风汽车直接乘上了政策的东风:人头攒动的湖北4S店、下架缺货的品牌直播间,无一不显示着东风汽车降价后的火爆程度,看起来东风的业绩也要“水涨船高”。 

▲降价后东风门店顾客扎堆(图源网络)

那事实真是如此吗? 

不!起码在第一个季度,东风营收、利润双降。

直接上数据,根据东风汽车近来业绩公告,一季度营收为26.37亿元,去年同期为35.88亿元,而上季度是30.67亿元,同比下降26.49%,环比下降14.02%,呈现明显衰减。 

▲东风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而从利润上看,东风归母净利润仅为0.96亿元,同比下降19.41%,环比下滑48.66%,几乎“腰斩”,随着降价,而东风的毛利率随着降价也毫无意外地呈现衰减,仅为8.55%。 

但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汽车是这八家车企中唯一一家一季度销量高于上季度的车企,一季度东风汽车销量为3.45万辆,相较去年同期下滑明显,但较上季度有小幅增长,不知道这一点有没有安慰到它? 

作为主动参与车企降价肉搏赛的先行者,东风汽车虽然降价后销量较上季度迎来些许提升,但营收、利润双双下降,在这八家车企中都呈现“吊车尾”状态,这恰恰说明了东风汽车“自杀式降价”、“掏钱卖车”的惨烈。

04.上汽豪掷37亿:营收一哥却陷合资泥潭

一场缘起于东风汽车在湖北展开的大降价活动,在全国掀起了“蝴蝶效应”,吸引了上汽、广汽、长安、长城等企业纷纷跟进。 

东风降价后,上汽就是一家反应较快的车企,不仅紧密跟进,在全国推出了雪佛兰全系补贴活动,引得用户疯抢,更是连夜豪掷37亿元巨额资金补贴上汽大众车型。 

▲今年3月中旬上汽大众降价情况

那么为销量拼刺刀的上汽在一季度的战绩具体如何呢? 

虽然从营收规模上看,上汽仍为中国车企一哥,但相比去年同期和上个季度,上汽陷入销量泥潭,营收、净利更是呈现双降。

2023年一季度上汽集团营业总收入为1459.16亿元,同比/环比变化率分别是-20.03%/-3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3亿元,同比/环比变化率分别是-49.55%/-19.77%。 

▲上汽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更令人深感沉重的是,即使在降价上猛发力,上汽第一季度整体销量依旧跟不上,仅达到89.12万辆,同比下降26.99%,环比惨跌41.85%。而上汽此前设定了全年销售增长目标为15%,这还是相对保守的数字。 

价格降了,但车为啥更卖不动了,问题出在哪里? 

根本原因就是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两大“利润奶牛”呈现疲态,以及自主品牌造血不足。

合资品牌方面,上汽两大“奶牛”奶不动了,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销量都呈现超过30%的暴跌:上汽大众销量同比下降31.67%至22.63万辆;上汽通用销量同比下跌32.26%至18.6万辆。 

自主板块方面流量太小,销量增长更是仅在1%左右:上汽乘用车销量为19.65万辆,同比增长1.17%;上汽大通销量为5.19万辆,同比增长1.2%。 

05.广汽跟风降价:合资影响大自主造血难

领头降价的东风、备受关注的上汽尚且业绩惨淡,后面跟风的广汽自然也没有收获“特别惊喜”。 

在这场席卷全国的降价潮中,广汽也积极表态,不仅为旗下广汽传祺广汽丰田、广汽本田提供万元购车补贴,还免费送粤A蓝牌。 

反响如何呢?虽然广汽的两大自主板块逐渐回暖,但与此同时,两大合资公司却严重拖累了广汽集团一季度的业绩表现。

广汽集团在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63.93亿元,同比增长14.03%,环比下滑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15.38亿元,同比大跌48.89%,环比增长254倍。 

▲广汽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净利润的同比下滑,主要由于广汽集团的“利润奶牛”日系车业绩急剧下滑。广汽本田一季度销量为14.95万辆,大降29.63%;广汽丰田售车22万辆,同比下降10.93%。广汽三菱的销量更是同比接近腰斩,持续为集团“拖后腿”。 

与合资兄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销量亮眼,特别是广汽埃安的销量却持续向上。2023年第一季度,广汽自主品牌销售16.19万辆,同比增长19.65%,环比下滑11.98%;其中,广汽传祺/广汽埃安销量分别为8.4 万辆/7.8万辆,同比分别下滑7.57%/增长74.53%。 

▲广汽埃安Hyper GT

广汽埃安凭借销量猛增成为广汽集团稳住销量的新支柱。

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广汽旗下自主品牌对整个集团利润贡献率远不如合资品牌,造血能力十分有限。

而更令广汽焦头烂额的是,随着汽车市场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的持续内卷,广汽“两田”的处境将会越来越危险。

眼光拉长看,今年广汽的日子可能会更不好过。

06.赛力斯亏7季:问界惨跌、华为“失灵”

杠上特斯拉,紧随其后降价的问界汽车,其母公司赛力斯交出的一季报也并不好看。

▲今年年初问界调整售价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赛力斯营业收入仅有50.91亿元,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而较上季度则有超过50%的削减;另外,毛利率也从上季度达到的14.54%回落到8.88%。 

▲赛力斯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净亏损为6.25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和上季度有所缓和,但这是赛力斯连续第七个季度亏损,总共亏损金额达到58亿元。

而据钛媒体报道,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赛力斯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18.81亿元,去年落地的71.3 亿元定增已快消耗殆尽,已经显现出破产的风险。 

从销量数据看,赛力斯一季度各类车型累计销售4.19万辆,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40%。销量、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燃油车拖了后腿,同比下降超过50%,而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万辆左右,同比增长40.65%。 

其中,问界汽车累计销量为1.16万辆,同比增长131.44%。虽然较去年同期成绩突出,但问界上季度的销量已经超过3万辆,这意味着问界汽车一季度销量比上季度下滑超60%问界汽车连同“华为金字招牌”深陷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泥沼。

07.零跑新势力率先交卷:降价仍难增量

号称少卖就是赚的零跑,在销量持续低迷状况下也无奈跟风降价,到最后脸上也浮现“绷不住”的尴尬。

从去年前三个季度有6个月月销过万,到第四季度零跑月销均未过万呈现下滑,再到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徘徊在3000辆左右,零跑销量持续低迷。 

在三月第一天,零跑迫不及待地官宣对全系产品大降价,而在四月底零跑的成绩也率先出炉。 

▲今年3月1日零跑发布会官宣降价

零跑一季度营收仅为14.43亿元,同比减少28%,环比减少52%。相较去年同期19.91亿元营收下滑明显,而相较上季度接近“腰斩”。 

▲零跑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净利润方面,零跑依旧持续亏损,金额达到-11.3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0.42亿元有所扩大,但相较去年第四季度的-13.25亿元则有所收窄。 

从销量上看,零跑汽车共交付10509辆车,相较去年同期的21579辆下滑51.3%。而从毛利率上,零跑汽车的毛利率依然未转正。第一季度,零跑毛利率为-7.8%,比去年同期的-26.6%有所改善,而去年第四季度,零跑的毛利率为-6.9%。 

零跑汽车创始人、CEO朱江明透露,第一季度销量下滑的原因是新老车型交替叠加春节假期和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取消,未来,随着产能爬坡及新车型销售单价的提升,零跑将取得更好的财务表现。 

08.百亿惠民长安:净利润领跑、反哺合资

推出“百亿惠民”政策的长安汽车,可能是唯一尝到价格战甜头的中国车企。

▲3月初长安推出百亿惠民政策

2023年一季度,长安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45.56亿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长安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69.7亿元,同比增长53.65%,环比呈现超6倍增长,净利润总额领跑中国车企。 

▲长安价格战前后业绩变化

而业内对长安的赞美之词不断涌现,长安真的成为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了吗?

通过仔细对比财报,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一点门道。 

长安的归母净利润为何如此高?其实72%的归母净利润都来自于深蓝汽车的收归并表。减去深蓝汽车并表给长安汽车带来的50.21亿元利润,再刨去计入当期损益4.37亿元的政府补助,长安汽车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81亿元,同比下降34.75%。

诚然一季度长安的成绩单很好看,但在业绩背后,长安汽车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

可要说长安这份成绩单中实打实的亮点,就必须看到长安并没有走上上汽和广汽的老路,长安的自主品牌已经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有些反哺合资品牌的意味。

长安汽车财报显示,长安汽车总销量为60.78万辆,而长安系自主品牌销量为51.85万辆,虽然二者同比、环比都呈现小幅下降,但长安系品牌汽车销量和利润均占集团总体的85%,成为新的利润支柱。 

09.结语:价格战到最后没有赢家

这八家车企的一度季财报证明了,当全行业内卷价格后,业内将没有赢家。 

从价格战发动者到涨价发起人,即使汽车毛利率领先全行业的特斯拉也不得不因为利润骤减,被迫叫停价格战。 

那些跟风降价通过以利润换份额的方式活下去企业,也在价格战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短板逐渐显现,越来越走向市场边缘。 

而价格战的时间窗口也即将关闭,最严的国六b标准即将到来,燃油车要清库存,新能源车要开卷智能化,在这种现状下,无论是“掀了桌子”的玩家,还是拼命“留在桌子上”的玩家,或许都应该从技术和创新上好好想想,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毕竟股神巴菲特直言,今年的汽车行业非常艰难,特别是当下的中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东西”(ID:chedongxi),作者:迩言,36氪经授权发布。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