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前景求职”,作者:前仔,36氪经授权发布。

前些天,一位老朋友向我吐槽,说自己每天从早忙到晚,很努力的完成工作,可就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到这位朋友自己没有关注到的一些问题。

每天都做了很多事情,但没有一个关键的重点。

一天下来感觉自己做了很多,却想起来却不知道到底做了啥。

这样的情况发生大多是因为工作效率有问题,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关于“高效工作”的细节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借鉴。

偏离目标的努力,是自己欺骗自己

职场上经常能看见这样的人:

每天从早到晚处理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手里的活一刻也没有停下,看起来比老板都忙,却始终得不到领导的重视。

曾经的我的确认为他们很忙,很敬佩这样努力工作的职场人。

后来我才警觉,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象。

问这些人今天干了什么事情,他也很难给你讲清楚。

让这些人本周写个工作日志,他也往往难以下笔。

因为他们工作的动力从来不是明确的目标,每天做事也只是为了显得不那么闲。

我的领导之前教过我一个非常实用的办法:

每天工作之前,千万不要急着一上来就开始做事情。

抽出小会儿时间,把当日的工作任务一条一条的列出来,设定为今天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一个划掉一个。

有了清晰的工作目标,你才能围绕达到目标的条件执行规范的工作流程。

如果做事情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那么做事就会漫无目的。

如果连一点目标都没有,甚至该做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怎么做了。

如今淘宝和京东各占据了互联网购物的半壁江山,很少有人知道在他们之前还有一家公司霸占了整个中国的网上购物。

早在1999年5月18日,王俊涛已经在北京成立了8848的电子商务网站,并在1999年至2000的两年多时间里高速成长,成为了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旗舰品牌。

而这这一年,马云才开始自己的第三次创业,刘强东还在中关村的京东多媒体售卖刻录机。

淘宝成立以后,有记者采访马云对8848的看法,马云的回答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他说:

“我并没有把他们当做竞争对手,对阿里巴巴来讲我们没有对手,他们也没有对手,和我们一样,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

没想到一语成谶,为了包装上市,8848抛弃了自己关键的B2C业务。

而后,上市失败,8848也消失在历史的洋流。

8848的创始人王俊涛在后来说过:

“今天来看8848失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那就是对于项目本身的核心业务没有坚持下去。”

埃及著名作家艾敏也在《时间的价值》一书提到:

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的目标,但是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无疑加剧了时间的浪费,从而导致目标的失败。

很多人也有在工作开始之前梳理一天任务的好习惯,可却无法贯彻在实际的操作上。

但随着工作任务的推进,总是不知不觉的偏离了目标,把时间耗费在了其他琐碎的事情上。

打算写一篇推文,却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了整理素材上。

打算见一个客户,却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了梳妆打扮上。

打算学一项技能,却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了寻找视频上。

最终的结果是,耗费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没有真正有意义的为达到自己的目标做出相对应的行动。

而那些直指目标前进的人,早已领先你无数步伐。

要知道,每件事情的本质,都只是达成一个目标。

所谓的“一心多用”,不过是洞穿事情之间的紧密联系

每个人都喜欢同时做几件事情,也觉得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些事情。

比如说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上网一边和家人交谈。

说的通俗点儿,就是大家以为自己能一心多用。

其实并不然,我们所谓一心多用,只不过是快速地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

很多科学家都做过一些研究,表明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同步思考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犹他大学心理学教授斯特雷耶认为,“一心多用者”大多是遗传。绝大多数“一心多用者”,生来就更擅长多任务处理,不具备这个遗传基因的人,即使再多的练习也不可能做到“一心多用”。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独立研究显示,经常一心多用的人,进行更多的多任务处理会变得更糟糕。所以,除非你是天生的“三心二意者”,否则不可能通过练习变得一心多用的。

通常情况下,人的大脑一次只能完成一项任务。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一心多用能帮助我们节省很多时间,并提高我们的效率。

可实际上,当你在看边看电视边和家人交流的时候、又需要攥写今天的工作汇报。那么你就必须同时观看、交流、书写。

这就好像你的大脑是一条公路,而需要完成的任务就像同时驾驶一辆辆汽车,它们必须在你大脑里行驶。

当很多辆汽车同时试图挤进一条公路,结果往往是灾难性。

但我们不妨可以尝试另一种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

比如,你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分配的时间,来达到类似“一心多用”的效果。

如果你的日常工作包括开车去公司,并到那个公司附近的超市购物。你要抓住到这两项任务之间的共性——都要求你向公司的方向驾驶,而这个共同点就是你切入的方向。

不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完成每个单独目标上,而是拆散开来,比如在去公司的路上顺便去超市购物,这样就实现了在同一时间处理两项任务的效果。

平时处理任务的时候多思考,看看有哪些目标可以通过这种办法组合在一起。

有时候并不是有人看起来“三心二意”,而是很多人做不好时间管理。

我有个做传统行业的朋友,经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给一些公众号写推文来创收,但被上司指责工作不够专注。

后来他换了一份传媒的工作,工作内容也是写文章,即使上班偶尔写写其他东西也不会被上司指责。

见客户和写文章之间的跨越维度太大,所以你很难把这两件事情一并处理。

而写传媒文章和写推文,这两者的本质都是写文章,毫无疑问这两件事可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职场之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把有着共同操作流程的事情拿到一起来做,无疑能节省很多时间。

所有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一心多用”,无非是洞穿了事物之间的紧密联系。

3 合理的规划,才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说,

我每天工作也会列下任务清单,也会确定工作的目标,为什么工作效率还是提不起来?

《精益工作法》的作者丹尼尔·马科维茨曾经谈到过传统的任务清单管理法的几个弊端:

首先,它们让我们淹没在太多选择里。

其次,我们很容易被更简单、更容易完成的任务所吸引。

第三,我们很少被重要但不紧急的任务所吸引,比如留出学习时间。

第四,待办事项清单本身缺乏,关于你可用时间的必要背景信息。

第五,它们缺乏让我们保持诚实的必备手段,有时我们会自欺欺人。

的确是这样,传统的方法虽然能让我们确定需要达到的目标,却无法帮助我们管理时间来高效的解决问题。

在这里给你推荐一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时间盒子”理论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首先,把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做为一个大的时间盒子,比如一天的24小时。

其次,对你的待办事项进行管理,比如你今天有5项任务需要处理,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和难度,去合理的预估处理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把它们当成不同大小的块,并在大盒子里划分出对应大小的小盒子,把块放到相应的盒子中。

难度较高的事情盒子较大,难度较低的事情盒子较小。

然后在这个固定的时间内去执行规定的任务,并尽全力的保持自己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专注快速的完成工作目标。

如果你知道自己下午四点需要提交一篇公众号文章,而你需要花费2个小时来进行文字编辑,那么你就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放置“时间盒”了,而不会因为错误的预估时间造成不能按时完成。

一段时间的工作完成以后,你能非常清晰的对照大盒子来观察,自己在某个时间点,使用了多少时间,完成了什么事情。

你会知道哪些是需要花大力气攻关的工作,哪些是简单几步就能搞定的事情,进而优化自己的时间精力分配。

职场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有些人一天能完成好几天的工作,而有些人好几天只能做一天的工作。

在正确时间内去做正确的事情,才是最好的时间管理。

而这才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武器。

写在最后:

吴军老师在《格局》一书中讲到:

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开始了多少事情,而在于他完美的结束了多少事情。

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成功不在于你今天是否很努力、很忙,而在于你是否高效的完成了手头的工作目标。

与你,共勉。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