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1

鱼叔对张纪中,不黑不粉,只是有点感慨。

这个支撑中国武侠剧半壁江山近20年的人,69岁了。

那把标志性的大胡子,从灰黑变成灰白,再变成了雪白。

环顾四周,有谁能接棒他吗?

好像没有。

张纪中与金庸老爷子

前辈TVB,早就自顾不暇,每十年翻拍一波武侠剧的传统停了快20年了。

张纪中自己,自2015年制片了目前仍找不到消息的《书剑恩仇录》之后,也再无武侠剧问世。

其他人,其他翻拍剧,自不必提。

武侠世界远去了,我们有点怀念它。

连带着,人们对这个中国最后一位重量级武侠剧制片人,似乎也稍微宽容了一点。

不说夸不夸的,贴吧、知乎如今偶尔也能看见提了张纪中不开骂的帖子了。

这个待遇跟他以前比,已经很高了。

过去20年,尤其是二十一世纪初前十年,张纪中被骂是常态,类似如今天天上微博热搜的状态。

被骂的原因大家也都知道。

他制片了一系列武侠剧,尤其是金庸武侠剧,观众觉得“毁经典”。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15年期间,张纪中制片的武侠剧多达12部!

也就是近20年,中国大陆叫得上号的武侠翻拍剧几乎都被这个大胡子一个人承包。

我们这代人的武侠世界,最早是香港传过来的。

金庸、古龙等作家在香港报刊连载武侠小说,编织了一个瑰丽宏大的武侠梦。

香港武侠片和TVB剧又将这个梦复刻成为一个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

它们一起塑造了我们这代人对武侠最初的认知和爱。

但张纪中制片的一系列武侠剧,却颠覆了人们的既有印象,开辟了一个新的江湖风貌。

光是这一点,很多人就不能接受。

因此,网络上有不少声音把TVB武侠剧推上神坛,把张纪中武侠剧贬到低谷。

但应该清楚的是,在将两者进行直接对比的时候,其实是等于让一个张纪中PK整个TVB。而且是和TVB最经典的版本作比。

但客观讲,几十年的时间里,TVB把几乎所有著名的武侠小说都翻拍过不止一遍,也出过不少烂版本。

所以,鱼叔觉得,没必要非得一踩一捧。

武侠的世界从没有完美过,也不需要标准答案。

它本就该要包容不同的风格,承受不同的试错。

在一路争议中,张纪中坚守了近20年。

一手支撑起当年大陆几乎空白的武侠世界。

在这个言情、偶像剧大行其道的世界,他想给观众更多的可能与视角。

这是值得肯定的东西。

2

张纪中式的武侠世界到底如何?

这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有人夸,有人贬,在鱼叔看来,是好坏参半。

首先在形式上。

他注重塑造浪漫江湖的飘渺悠远,大气磅礴。

花了大功夫取景,尽力呈现中国广袤的土地和秀丽多变的风光。

《神雕侠侣》取景九寨沟;

《碧血剑》取景武夷山;

《笑傲江湖》几乎将中国三山五岳的精髓全部囊括了!

诸多场景唯美大气,带有着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缥缈神韵。

尤其是在《笑傲江湖》中。

令狐冲和风清扬学剑法:

令狐冲和小师妹练剑:

曲洋和刘正风高山流水遇知音:

如今看来,依然极具美感。

可惜,有些喧宾夺主。部分剧情的拖沓和失重,有形式大于内容之嫌,导致很多人把张氏武侠剧笑称为“风景纪录片”。

在剧本编排上,张纪中太想要忠实于原作了。

有时候演员的台词,完完全全复刻原著对白。

可是书中一人一句的念白,扫一眼就过来了,复制到电视里,容易显得呆板和冗长。

有些细碎不重要的场景,只要是书里写的,张纪中也都原原本本地拍出来。

比如《神雕侠侣》中郭芙和杨过偷看黄蓉教鲁达打狗棒法这个情节拖拖拉拉拍了半集。从怎么被发现,到说了哪些没那么重要的话,都一一拍出来。

甚是无趣。

而一些本该浓墨重彩突出的场景, 反而一笔带过。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神雕侠侣》中杨过、小龙女大战金轮法王。都是没几个画面就结束了,甚至有些剧情没法合理衔接。

这种错乱的节奏和重心的失衡,让剧情毫无吸引力。

毕竟是翻拍,剧情本就没有未知的神秘感,节奏再差一点,内容再不丰富,真的劝退。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的剧情都这样。

在张纪中所有武侠剧中口碑最好的《天龙八部》就没有这个问题。甚至有几个场景,足以列入武侠剧经典。

阿朱之死。

少室山三兄弟大战。

萧峰之死。

确实好,但也确实少。

张氏武侠剧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选角水平忽高忽低。

《射雕英雄传》的黄蓉,张纪中选用了周迅,说一句形神兼备绝不为过。

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机敏灵动,来几张虎扑名图感受下:

唯一遗憾的是,周公子的原音烟嗓和黄蓉娇糯的少女之音不是很匹配。

刘亦菲版本的小龙女和王语嫣,也实在是太贴合原著了。

金庸原作这样形容小龙女:

那少女披着一袭薄薄的白色布衣,犹似身在烟中雾里,看来约摸十六七岁年纪,除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肌肤少了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那种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清冷无情的冰美人形象,被刘亦菲演绎地极为传神。

还有王语嫣。

那种娇养在深闺没见识过人间疾苦,只一门心思嫁给表哥,既不娇俏也不活泼的木美人形象。

也同样入木三分。

还有大量配角选得也极妙。

清丽古典的仪琳、邪魅狠毒的林平之、伪君子岳不群,尤其舒畅版童颜老妖婆天山童姥,你不能不感叹张纪中和他的团队们,选角的刁钻。

可是也有一言难尽的时候。

《笑傲江湖》令狐冲一角,不羁,洒脱。

张纪中版本用了李亚鹏。

有一点符合,就是那种真性情的感觉。

只是看着这个一脸正气的帅哥,你只能想着他义正言辞、行侠仗义。

少了令狐冲那种玩世不恭和潇洒风流。

相比之下,吕颂贤版本精髓抓得更准。

《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张版选角再次用了李亚鹏。

这一次,气质和样貌倒是符合的。

拙、呆的憨厚感,那种“这个小哥哥看起来浓眉大眼挺好看,就是一副不太聪明的亚子”。

可惜,李亚鹏演过了。

把郭靖的傻得可爱,演成了傻得烦人。

我要是黄蓉,只想打爆他的头!

同样是“浓眉大眼不太聪明的亚子”,黄日华和张智霖演的就挺好。

是那种老实、守规矩,所以显得有点不懂变通的呆萌,但绝不是蠢!

这两次李亚鹏的选角,还算有点意思。

后来《神雕侠侣》《鹿鼎记》选黄教主,那真是以一人之力毁了整部剧。

平心而论,黄晓明脸很帅。

可是啊,只限于不说话、不动作、没表情的时候。

比如他演《上海滩》许文强的时候,一身黑衣戴着帽子,就往那一站,帅!

可《神雕侠侣》 里他在神仙姐姐面前笑的时候,却有一种猥琐大叔调戏小姑娘的不忍直视……

快放开那个小龙女!

还有《鹿鼎记》里韦小宝。

那股子聪明狡狯,被他诠释成了挤眉弄眼、摇头晃脑。

由此证明,黄晓明的油腻不是从“明学”火爆才开始的。

《倚天屠龙记》选邓超饰演张无忌,也不太合适。

这个轮廓硬朗的方脸汉子,是优柔寡断、温柔体贴,在多个女人之间游走不定的渣男张无忌?

光是人物形象就很难让人信服!

至于这一版的赵敏,用的安以轩。

大气有一点,但不够明艳,也少点灵动。

《鹿鼎记》里韦小宝的老婆阿珂,明明人设是美艳冰美人,却要用看起来就热情似火的应采儿。

应采儿的脸是五官端正够舒服,大大咧咧讨人喜欢,但不够艳也不够冰。

张版选角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极好要么极差,也是让人觉得迷思。

还有很有趣的一点。

《笑傲江湖》有川剧表演艺术家彭登怀饰演的余沧海,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的东方不败。

 《射雕英雄传》里还有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扮演的梅超风。

这些艺术家本身的气质为角色增添了很多别样的魅力。

你看,张纪中式的武侠剧,从取景、到剧情,到选角全是争议。

取景是神来之笔?还是形式大于内容?

剧情是忠实原著?还是节奏拖沓、重心失衡?

选角有刁钻精准,也有完全不符。

张黑和张粉有的可吵。

不过,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的东西。

TVB武侠剧在人们心中很经典,它就没有不足吗?

当然有。

一是不够大气,这是拍摄先天环境造成的。

香港本身地域有限,可供选景的地方就那么多,所以也就多爱用特写和近景。它没有办法为武侠世界呈现大漠孤烟、沧海碧浪、莽莽草原,荒凉戈壁、崇山峻岭……

那些丰富多变、瑰丽神奇的视觉奇观,不得不被舍弃。

很多人工假景

二是不够精细,这是经费不足、时间紧张的必然。

TVB的剧大都走的是短平快路线,在道具、服装上很随意,因而也就缺乏质感。

举个例子。

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黄药师使的洞箫,TVB版本是用笛子代替的。

横吹笛子竖吹箫

原著是怎么形容黄药师的?

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

全才黄药师提溜着笛子当洞箫,很违和。

相比之下,张纪中的翻拍,在道具方面非常考究。

还有神级网友专门做了考据。

TVB武侠剧优势在剧情节奏和演员表演。这是香港多年的武侠传统积淀的深厚家底。

丰富的武术指导经验,成熟的剧情节奏把控,完备的制作及表演,共同塑造了TVB武侠剧的辉煌。

其实,折中地看,既欣赏张纪中版武侠剧的实景美学,也欣赏TVB武侠剧紧凑的剧情,也未尝不好。

但两者都有个致命局限,陷在翻拍金庸剧的循环里了。

3

金庸武侠毫无疑问是中国影视史上翻拍次数最多的IP。

首先要说明的是,翻拍本身是有意义的。

它将原有的武侠世界一遍遍地复刻成画质更高、特技更好、节奏和叙事更适应当代的形式。也可以注入更新的元素和内容,丰富和拓展已有的武侠世界。

比如,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和《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就给了原有的武侠世界更多的想象和浪漫。

但翻新容易,想超越经典却非常难。

当年人们肆无忌惮骂张纪中,理所当然的期待是,武侠世界会更加瑰丽辉煌。可如今才明白,那时我们见证的是武侠世界辉煌尽头最后一点余晖。

所有人都逐渐认识到武侠世界正在暗淡这个事实。

自金庸、古龙之后,中国的武侠文学就断代了,再无大众意义上的名家。

一遍又一遍地咀嚼旧东西,再经典,看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

在《一代宗师》里说,宫二曾说:那么多的武林绝学都失传了,轮到宫家六十四手怎么就不能失传呢?

有点认命的感觉。

武侠题材在经历过浪漫主义的巅峰之后,也难逃没落的历史规律。

武侠世界的坍塌几乎是注定的。

所以,张纪中翻拍武侠剧被骂,也算不得最坏的事,至少大众还在意。

最坏的是,连骂都懒得骂了——武侠逐渐被遗忘了。

今天的70、80、90后,乃至一部分00后,经历过TVB和张纪中武侠剧的时代,心中至少还有一个武侠的世界。

可再过一些年呢?

假如没有更新且好的武侠剧投喂年轻一代,武侠江湖的梦是否会在众人的遗忘中就此消散。未来的梦里没有武侠,我们这些旧时光里的人终究有些意难平。

为此,有人在努力做挣扎,想再激起一点水花。

徐皓峰笔下,《倭寇的踪迹》《师父》《刀背藏身》等作品,正在构建一个更市井气息的硬派江湖。

少了壮阔浪漫的快意恩仇,多了柴米油盐的真实贴近。

“拼一口气,点一盏灯。”

还有路阳的《绣春刀》系列,同样开拓了武侠的另一面。把飘渺的江湖搬到了庙堂之上,杂糅更丰富的影视元素,自创另一番风格。

那么电影之外呢?

武侠其实还在另一个充斥着偏见的地方,悄悄酝酿。

网文。

可能有人要奚落了,这玩意儿上不了台面。

但当年香港报纸连载金庸先生作品的时候,主流作家们也是完全不愿瞧不愿看的。

网文质量确实参差不齐,这点要承认,但也不能一杆子打死。

没有任何种子能出土就是苍天巨树,重要的是,它在酝酿,在生长。

大浪淘沙,时间沉淀后,终究能露出一些好作品。

金庸。古龙这一代人造就的武侠世界,已经给TVB和大陆吃老本吃了几十年。

也是时候给后浪们腾出更多发挥空间了。

一切都会消失和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年轻人的热血和青春一定会找地方安放。

可能是仙侠,可能是玄幻,可能是现在的鱼叔还看不到的新事物。

包括去年大火的《陈情令》。

不谈其背后纷纷扰扰的偶像市场,至少,新鲜的血液在填充进来。

一个未来可期的市场仍在成长着。

武侠小说《有匪》所改编的电视剧《有翡》,去年就已经官宣阵容;

按照原定计划,徐克在今年也将推出全新的《神雕侠侣》三部曲。这是时隔24年后,他再次操刀金庸题材。

徐皓峰的《天涯明月刀》《诗眼倦天涯》也都安排上日程。

也许会因为疫情耽搁,但至少有盼头。

一切的疑问不妨交给时间,交给作品。

时间,会给这个武侠世界新的机会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