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起拍电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 念北,36氪经授权发布。

——终于又能看到「沈腾马丽」一起演戏了,爷青回。

——还没等到《唐探3》,先看看「唐探组合」也行。

——这不,「唐季礼+成龙」也来凑热闹了,齐活!

满载着复工之后的期望,即将到来的国庆档,冥冥中似乎集结了一众中国电影的黄金CP档。事实上,也正是这些具有票房号召力的主创组合,能够迅速拉拢观众,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回看国产电影市场,其实在这一路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不少黄金拍档。有的是在一起演戏就能产生「化学反应」,极具观众缘的演员组合,有的是合作多年、亲密无间的工作伙伴;有些组合在票房成绩上所向披靡,有些组合则在作品口碑上人人称道。

那么,这些组合究竟如何形成,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市场考量,以及观众期待?在此,拍sir也统计了部分国产电影市场上的黄金CP,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战绩。

以导演为主轴 国产电影CP概览

如果说电影是属于导演的艺术,那么艺术的创造也需要一群人的共同助力。

不难发现,在一个牛逼的导演背后,往往也有一个牛逼的团队支撑,可能是与之长期搭档的监制,可能是经常合作的演员,可能是心有灵犀的编剧,总之,两两相交,或是三角永恒,成为观众认准和能够经受市场检验的「品牌」标识。

在这里,我们以导演为主轴,可以看到,市场上不乏一些亮眼的双导演组合。比如在香港,彭发、彭顺这对双胞胎兄弟组成的「彭氏兄弟」曾经名噪一时,尤其是世纪之初的《见鬼》系列,成了惊悚片的标杆;有「麦庄」组合之称的麦兆辉、庄志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从《无间道》到《窃听风云》系列,铸造了港片最后的辉煌。

▲麦兆辉、庄文强

内地的双导演组合则似乎有着某种巧合的规律——大多出身于话剧。开心麻花阵营的闫非、彭大魔,宋阳、张吃鱼,以及斯立戏剧工作室的周申、刘露,在这几年期间,将一部部话剧改编成电影,形成了国产电影不可忽视的新力量。即便是邓超和俞白眉,同样和话剧有着不解之缘:邓超毕业于中戏表演系,最早是国家话剧院演员,俞白眉则以编剧身份,创作了不少话剧。

或许正是因为话剧舞台的集体创作经验,使得他们在转战电影制作时,也以这样的组合方式去创作。

有些导演,本身也是一名优秀的监制,当他们回归到导演身份之时,也会有其他的监制为其出谋划策。就像陈可辛曾经担任过陈德森、彭氏兄弟等导演的监制,而在他拍电影之时,总少不了许月珍的监制,两个人合作了近三十年。

这几年,他们两人也会以组合的形式或者分别监制一些年轻导演的电影,比如曾国祥的《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许宏宇的《喜欢你》《一点就到家》(待映),背后都有他们交错的身影。

▲陈可辛、许月珍

徐克导演的背后,除了有制片人施南生之外,在转战内地的这些年,和陈国富一起创作了「狄仁杰」系列,形成了徐克+施南生+陈国富的组合。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曾以监制身份,和导演程小东一起,创作了《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等经典武侠片。

陈国富除了和徐克合作之外,在华谊任职期间,也以监制的身份和冯小刚一起制作了诸如《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具有影响力的影片。

而近年来,以拍摄青春片成名的郭敬明,则和落落组成了监制+导演的组合,在《悲伤逆流成河》取得票房成功之后,两个人再次合作了影片《如果声音不记得》(待映),还有两部待开机的项目《给初恋的你》《婚礼的那一天》。

导演除了需要监制的帮助之外,在创作上,剧本是真正的灵魂。因而,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合作显得至关重要。当然了,大多数优秀的导演都具备编剧能力,除了和编剧通力合作之外,也会亲自修改剧本。

▲冯小刚、王朔

在此之中,冯小刚和王朔应该是电影市场上最为人熟知的一对老拍档,可以说,早期冯氏喜剧的形成就脱胎于王朔的文风,;杜琪峰和韦家辉,同样创造了银河映像的作品高峰。值得一提的是,如前所述的双导演模式下,其实导演们也是各有分工,其中有一人主要兼任着编剧的职务。

此外,如张艺谋和刘恒、邹静之等著名编剧也分别合作了多次;娄烨影片背后,除了有合作多年的制片人耐安之外,梅峰是和他合作次数最多的编剧;路阳从藉藉无名时期的《盲人电影院》,到《绣春刀》系列,以及《刺杀小说家》(待映)背后,都有编剧陈舒的身影。

而在大银幕上,真正能够把导演、编剧、监制等主创团队的想法诠释出来的则是演员。在多年的合作过程中,一些演员成了某导演的「御用」演员,而常合作的演员之间也形成了一股莫名般配的CP感。

 ▲徐峥、王宝强、黄渤

诸如张艺谋和巩俐,冯小刚和葛优,王晶和周星驰,周星驰和吴孟达,徐峥、黄渤、王宝强再加上宁浩,沈腾和马丽,这些名字但凡出现在一起,大概就会自动生成电影画面浮现在眼前;而像梁朝伟、张曼玉,张震、舒淇,余文乐、杨千嬅,则是最有影响力的大银幕CP党代表,所塑造的经典银幕情侣形象是观众心中的意难平。

总的来说,伴随着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这些电影界的黄金组合们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作品,时至今日,也早已成为一种代表性的存在。

从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因义而聚,因利而散?

「邓超和俞白眉为什么能合作那么久?」

「周星驰为什么和吴孟达不合作了?」

「还能看到徐峥黄渤王宝强三人合演喜剧吗?」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这些CP们的最新动向,心心念念的观众们永远走在吃瓜的第一线。

上文所提到的也大多是他们留在观众心中的整体印象,来源于他们此前共同合作的作品,或是所塑造的经典银幕形象。但是,这其中有些组合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很难再见到他们合体,当然,也有些依旧是亲密盟友关系,依然能够因为合作获得大量话题。

 ▲邓超、俞白眉

而最初,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最佳拍档,大部分是因为识于微时,且志同道合。就拿被很多网友议论的邓超+俞白眉组合来说,大概也是因为最早他和俞白眉相识就是当时他和同学们主演的毕业大戏《翠花,上酸菜》,涉嫌抄袭俞白眉编剧的作品《网虫日记》,这其中的曲折当年也被诉诸报端。

或许就是不打不相识,无论是对戏剧还是对电影都有着相同的目标。也正因此,他们才能够在一起合作多年。

韩三平和黄建新也是同为北电1983级导演进修班的同学,当时又同住一个宿舍,因而关系非常密切。在此之后的中影共事时光,一起策划了多部作品,并联合执导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主旋律大片。

▲韩三平、黄建新

此外,如麦庄组合,陈可辛和许月珍,郭敬明和落落,路阳和陈舒等,都是相识多年的朋友,而后一起合作。对彼此的了解,使得他们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减少沟通成本,大大提高效率,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情谊,再加上有作品为背书,也就有了更持久合作的可能。

不过,在这背后更深次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大多在同一公司,或者被“捆绑”在同一阵营。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句残酷的真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名利都被数倍放大的娱乐圈就更是如此。

可以看到,这些黄金组合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资本层面的合作,或是错综复杂的联系。比如陈可辛早在创办UFO电影公司时,许月珍就加入一起合作,而后又加入了其创立的Applause Pictures 电影公司,担任监制工作,后来两人一起成立了「我们制作」。

宁浩和徐峥同为欢喜传媒的股东,这些年来一直都有合作;邓超、俞白眉共同创立了橙子映像,投资“超剧场”;闫非、彭大魔共同成立了“西虹市影业”,周申、刘露也有共同持股的北京斯立娱乐文化有限公司。

▲宁浩、徐峥

想来,成立公司既是为他们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资本保障,也是促使他们能够长远绑定的原因,毕竟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的人。

而演员之间的合作,有些是机缘巧合,有些是难得投缘,有些是「天作之合」,两个人之间演戏所产生的火花,往往能碰撞出最好的效果,对于观众来说,也乐意且期盼着看到他们同框。

至于有些深入人心的组合为何后来会渐行渐远,很少再一起合作,吃瓜群众们总会想象是否因为关系破裂,而大多数的官方说辞都会在被问及的当口回复「没有不和」。

不过,关于「不和」的端倪还是会有蛛丝马迹,或是因为理念不合,一山难容二虎,背后牵扯的说到底也是利和名。比如,王晶和周星驰自《千王之王2000》之后再无合作,徐峥和王宝强自《泰囧》之后到现在也很少来往。

▲王晶、周星驰《千王之王2000》

当然,即便在当时可能真有嫌隙,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还是能坐下来谈笑风生,笑看从前。王晶依然在《圆桌派》的访谈中称赞周星驰是最好的喜剧演员,所以,「活久见」大概也是时间过后的常态。

有些是因为各自的发展规划不同。比如,早期的「麦庄组合」应该再加上一个导演刘伟强,三个人被媒体冠以「刘兆强」之名,从《无间道》《头文字D》到《伤城》,都是三个人合作的作品,而自《伤城之后》,刘伟强赴好莱坞发展,麦兆辉和庄文强就一起合组了公司。即便现在两人很少再联合执导,但依然在合作,比如麦兆辉是《无双》的艺术总监,庄文强是《廉政风云》的监制。

 ▲《无间道》

也有的曾在采访中直言是为了「规避风险」。彭发和彭顺近些年来也少有合作,除了到内地发展之后的市场环境不同,他们之间也有一个共识,如果遇到票房有风险的题材,两人会选择分开拍——不能让两人一起“死”。

商业价值的背后:「青黄不接」的窘境

不管是现在还在合作,或者已经很少能够再合体,对于市场和观众来说,这些CP们依然是能够引爆话题的存在。

一方面,在于他们已经被验证了的市场价值,或是口碑价值。不可否认,在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能够独当一面,但当以“组合拳”出售的时候总能赚取最大利益。

早些年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东南亚以及台湾是港片最大的市场,很多电影在没有剧情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几个主创名字,就能先赚取一笔“卖埠费”以融资;即使是现在,影片还未上映,但是只要宣传打出某导演组合、或是某演员组合等主创团队阵容,观众凭借过往作品的观感累积,大致也会心中有数。

 ▲徐克、程小东

就像邓超+俞白眉,当年《分手大师》和《变形金刚4》同日上映拿下了不错票房,以此才站稳了脚跟,即便作品口碑有争议,但有票房号召力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样的,郭敬明+落落所创作的影片在口碑上也有争议,但票房成绩可观,且在青春片领域,他们两人拥有众多粉丝基础,也正是基于此,才会有后续不断的合作。

另一方面,这些组合之间的合作,很多时候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开启。如当年徐克监制、程小东担任导演的《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等一系列电影,以充满想象力的写意风格,有别于邵氏刘家良、胡金铨等人的传统武侠片,开创了“新武侠电影”时代;唐季礼+成龙,将龙式风格的动作喜剧电影带入国际市场;麦庄组合将警匪片打造为香港电影的另一招牌。

 ▲唐季礼、成龙

内地如韩三平、黄建新联手向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进程迈出了第一步;徐峥执导的《泰囧》,不仅将国产影片的票房带入了10亿纪元的年代,也让中国电影进入到新一辈年轻导演的快车道,同时也让王宝强、黄渤成为喜剧代言人;2015年,沈腾、马丽主演的《夏洛特烦恼》,也让开心麻花成功进入电影市场的赛道,沈腾也成为新一代喜剧演员的代表人物。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CP背后的商业价值越高,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上同类型潜在的“青黄不接”的窘境。

如同所有树立了品牌知名度的产品,观众对于他们的追捧,既是对他们过往成绩的肯定,对他们所塑造的角色的怀念,也是因为暂时没有新的事物可以替代。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香港演员。其实,香港演员中不乏黄金组合,如张家辉、刘青云、古天乐、吴镇宇等几个演员之间多有合作,不过也可以看到,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他们可以说是「万能CP体质」,无论是谁和谁组合,都能撑起一部电影。

▲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

尤其是古天乐,作为香港电影的劳模,近年来总是出现在相似题材的影片中,和固定的这几个人交错着合作,观众难免也会审美疲劳,这背后正是关于香港电影老生常谈的话题——青年演员的青黄不接。

内地同样也有这方面的隐忧,尤其是在喜剧电影领域。观众们之所以会期盼着如“徐峥黄渤王宝强”铁三角之间的再次合作,除了认可他们的喜剧形象之外,也是因为当下真正具有演技又能扛票房的喜剧演员并不多,这些年来也只有沈腾算是接住了班。

 ▲沈腾、马丽

想来,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作者能够成为票房和品质保障,当更多青年演员各具魅力,且也能组合成新鲜的搭档,那么,电影市场才会更加生机盎然。

当然,「活久见」、「爷青回」的同框再多些也无妨,毕竟电影市场也需要「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