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德米特里,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去年年末,非洲猪瘟疫情导致我国猪肉价格暴涨的时候,我国的西北邻国、非疫区国家哈萨克斯坦与我国签订了一项贸易协议,预计将向中国出口10万吨猪肉。

哈萨克斯坦与其他四个中亚斯坦国,向东是中国,向北是俄罗斯▼

地处我国西北方向的哈萨克斯坦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传统的穆斯林国家。然而事实上这个国家不仅有着完整的养猪产业,还曾经一度是苏联猪肉生产的模范地区。

猪猪争当光荣猪(图片:https://zen.yandex.com/)▼

苏联解体后,由于宗教和民族习惯原因,哈萨克斯坦养猪业不断萎缩,前些年该国养猪联盟预计,养猪业可能要走向衰亡。但随着中国和俄罗斯的猪肉供应出现缺口,又给了当地养猪户新的希望。

腾笼换鸟

哈萨克民族是世居中亚的诸多民族之一,19世纪沙皇俄国完全掌握中亚地区之后,就有源源不断的俄族人从乌拉尔山以西迁居到这里,与中亚各民族相互影响。

既然同样都是向东“殖民”,相比纬度更高的西伯利亚,中亚地区还更温暖些(苏联大家庭中的哈萨克斯坦)▼

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中亚整个纳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中,中间经历了几次行政区划的变动,最终在1925年成立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

高举苏维埃伟大旗帜的哈萨克小学生(图片:Peter Hübert  / wikipedia)▼

为了平衡该地的民族比例,在成立哈萨克共和国之初,苏联将中亚北部的俄族聚居区也划归其管理,就连沙俄时期为征服中亚所建立的要塞城市奥伦堡也曾短暂成为中亚加盟共和国的一部分。


奥伦堡在靠近哈萨克斯坦的的欧亚边界上,也被称为“苏联的亚洲首都”(图片:Vadim Orlov / Shutterstock)▼

不过彻底改变这一地区人口结构的事件并不是苏联通过行政命令移民,而是一场人道主义灾难。

中亚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因此自古以来就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1926年当局进行统计的时候,有25%的人从事农业;38.5%的人从事牧业;32.2%的人农牧兼从;10%的人过着游牧生活。全国75%的土地用于放牧。


地广人稀的哈萨克斯坦,耕种农业占比较少,气候和地理环境都更适合放牧(图片:MehmetO / Shutterstock)▼

游牧是当地人所选择的最适应环境的生产方式。但当时的苏联中央却缺乏这个认识,认为从事牧业“具有与社会进步相抵触的落后的性质”。于是一场大规模的改造在中亚草原上开始了,牧民们被迫宰杀掉自己的牛羊,在荒滩上建立的集体农庄里劳作。

让不熟悉农耕的牧民去种地,结局只能是农业和牧业都遭受到严重打击。1932年苏联爆发了因强制农业集体化而出现的大饥荒,哈萨克共和国是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约有15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


在苏联的统治下,哈萨克人在哈萨克成了少数民族(图片:http://jebeu.kz/A_other/tariq/2018-06-01/907.html)▼

这场饥荒使哈萨克族在他们自己的共和国之中变成了少数民族,150万死亡人口中有130万人是哈萨克族,直接让哈族在哈萨克共和国所占的比例从60%降到了38%。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中心的苏联饥荒受害者纪念碑(图片:Wikipedia)▼

到1989年苏联解体前夕,哈国境内哈族和俄族的人口比例分别为39.7%与37.8%。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俄语为该加盟共和国的通用语言,伊斯兰宗教思想也并不能登堂入室成为制约其他民族发展特色产业的阻碍。

因此在饥荒过后,养猪产业在哈萨克共和国蓬勃发展起来。

莫得办法,就看看(图片:MehmetO / Shutterstock)▼

光辉领导下的猪问题

20世纪,在苏联行政命令下被强制迁入哈萨克共和国的诸多民族之中,不管是俄罗斯族、乌克兰族还是被关押流放到中亚的德国人都对猪有着特别的偏爱。

斯拉夫人认为猪是富足的象征,在德国的俚语当中则用“他有一头猪”来形容某人的运气好。

圣诞麋鹿也可以变成圣诞猪(图片:alex_sweetest / Shutterstock)▼

而且相对于牛羊等牲畜,猪具有饲养周期短、产肉率高、附加值丰富等优势。猪皮可用于提炼明胶,猪鬃、猪骨也有其工业价值,对于致力于用工业化驱动国家机器运转的苏联来说,猪是最具有效率的家畜。

吃的太胖是会被杀掉的(图片:https://zen.yandex.com/)▼

不过传统上哈萨克斯坦并不是适合养猪的地区。除了宗教问题,干旱、日间和夜晚过大的温差和极低的冬季温度都对猪猪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农业专家开始着手培育出一个特别的猪品种。1968年一个名为“哈萨克杂交种”的项目被批准,经过了数代的筛选和改良,适应荒漠草原气候的哈萨克杂交猪问世。

此猪种是专门为了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降温幅度大,冬季严峻的气候条件而繁育的(图片:https://www.agroxxi.ru/)▼

这种猪属于高产的优质肉猪品种,成年猪的体重为210~240公斤,每胎的仔猪数为10~11头,饲养6~7个月体重就能达到100公斤,瘦肉率为59%。最重要的是该品种不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可以在哈萨克共和国南部地区饲养。

尽管这种猪并没有在全哈萨克共和国的农庄中普及,数量仅从1969年的4000头增加到1980年的6.7万头,但仍然被宣传为重要的功绩。

在苏联,吹猪也是一项传统艺能了▼

哈萨克杂交猪出现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哈萨克共和国养猪户最喜欢的还是长肉速度、增重速率、成熟时间和产仔率都占据优势的乌克兰大白猪。


大白猪是英国约克夏猪种引进苏联的改良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猪种(图片:IHORYER / Shutterstock)▼

到1990年,哈萨克共和国的农场里约有320万头猪,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蓄养猪数量的最高位。

然而跨过这个时间点,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变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之后,这个国家猪的数量开始雪崩式的下滑。

在哈萨克斯坦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确认了苏联的解体(图片:RIA Novosti archive / Wikipedia)▼

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为了充实该国的人口,提升主体民族地位,于1992年出台了《移民法》,吸引全世界尤其是俄罗斯境内的哈萨克人移民进来。

同时苏联的解体也造成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俄族人口迁移。自1992年至今,哈萨克斯坦国内的俄罗斯族人口数量从620万降低到360万人,大量的俄族人口退出了这个中亚国家,返回他们的母国俄罗斯。

这一深刻的历史巨变再一次改变了这个国家的人口构成,目前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族占人口的63.1%,而俄罗斯族占23.7%。

几十年的时间终于又成为了国家主体民族,不过也不全是哈萨克人的功劳,主要因为苏联不争气▼

这个数字仍在变化之中。2018年离开哈萨克斯坦的人数超过4.18万人,其中俄罗斯人占72.4%,德裔占7.4%,乌克兰人占6.6%。只有2000名左右的哈萨克族人离开了祖国,而且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还会在将来回到哈萨克斯坦,但其他民族大概率不会返回了。

哈萨克斯坦的俄罗斯人分布,集中在北部地区(图片:wikimedia)▼

尽管法律并未赋予伊斯兰教以特殊地位,尽管纳扎尔巴耶夫仍然坚持称哈萨克斯坦是世俗国家,但这个国家吃猪肉的人确实是越来越少了。

该国超过70%的人口为为穆斯林,猪肉在这实在是没多大市场(图片:savas_bozkaya / Shutterstock)▼


猪肉还会受欢迎吗?

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出了六个农业区,位于同一自然气候的农场联合组成一个农业区,每个农业区都有自己土壤、地形、降雨、农业用地结构的特点。据统计哈萨克斯坦的农业用地总面积为2.226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14.3%,草料场占2.3%,草场占83.4%。

全国大部分土地只适合放牧,农耕地则集中在中南部的河谷地带▼

其中养猪业主要分布在北部草原区,这里俄族人占据多数,哈萨克斯坦10.2%的农业用地位于该区域。在这一地区的农产品中,肉产量占全国的20%,而猪肉产量则占了36%。

猪肉曾经一度是哈萨克共和国最受欢迎的肉类,但是目前它在哈萨克斯坦的消费量仅排肉类消费的第5名,除了牛羊肉和禽肉之外,马肉的消费量都高于猪肉。

阿拉木图历史悠久的绿色集市肉类市场(图片:Torsten Pursche / Shutterstock)▼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民经济部统计委员会的数据证明,每人每年平均消费猪肉少于5公斤。同时,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的数据,在欧洲这一数字为每人每年45公斤,在中国是40公斤,在俄罗斯是30公斤。

需求下降,产量也必然随之下降。尽管哈萨克斯坦没有受到非洲猪瘟爆发的波及,但该国的猪只数量从1990年代初的300万多下降到2017年的80万只。

养殖猪数量的下降导致一些以养猪为主的社区衰落,好在新的政策又为这些社区提供了贷款,失业人员也因猪肉的出口量上升而有了工作(图片:https://astanatimes.com/)▼

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斯拉夫人的离开。有媒体曾采访哈国俄族养猪户维克多·科瓦连科,他说:“斯拉夫人正在离开,买猪肉的变少了。如果说两三年前一天能卖出两头猪,现在一天连一块肉也卖不出去。”

斯拉夫人最爱的萨罗,由猪背部的皮下脂肪制作而成(图片:Roland Geider / Wikipedia)▼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养猪产业的态度。在过去的几年中,哈萨克养猪户屡次抱怨说,在穆斯林国家开展这种业务非常困难,例如“没有银行愿意在养猪场的建设或现代化过程中发放任何贷款”。

政府部分官员对于扶持养猪产业也并不上心,对于国内养猪户面临的缺少种猪、饲料购买困难等问题采取冷处理态度,让更多的农户选择放弃养猪。2017年,该国的猪肉产量首次跌破10万吨,不仅没有办法出口,甚至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这一年哈萨克斯坦甚至进口了2400吨猪肉。

大部分的国民对猪肉没有需求,但是有需求的人也很难买到(图片:Reimar / Shutterstock)▼

2017年以后,哈萨克斯坦高层也开始正视了国内养猪产业面临的困境。为了避免人口进一步流失以及失业率扩大问题,政府在《2017~2021年国家农业工业综合体发展计划》中重新分配国家援助,为养猪的农户提供补贴。

补贴力度相对可观,每1千克猪肉能获得的国家补贴为98哈萨克斯坦坚戈(约1.6元人民币)。在政策扶持下,猪只数量开始缓慢恢复,现在已经接近100万头。

随着中国猪肉出现巨大缺口,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相关从业者又看到了希望。哈萨克斯坦养猪户联盟主席维克托·林(Viktor Lim)表示,希望到2025年哈国生猪存栏数量能达到120万头,每年可出口10万吨肉制品到中国和俄罗斯两国。

香肠工厂在疫情好转之后立马投入了生产,加班加点搞创汇(图片:Vladimir Tretyakov / Shutterstock)▼

经历了饥荒、国家独立和猪瘟瘟疫,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产业就在这一次次巨大的变动中兴起、衰落又再次迎来机遇。在时代的大起大落之下,个体农户的命运显得不值一提,这次他们暂时端稳了饭碗,可谁有能保证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业会永远是条康庄大道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foodnavigator-asia.com/Article/2017/03/03/Kazakhstan-s-pig-industry-shrinks?utm_source=copyright&utm_medium=OnSite&utm_campaign=copyright

https://euromeatnews.com/Article-Kazakhstan-wants-to-revive-its-pork-industry/2559

https://primeminister.kz/en/news/reviews/veterinary-requirements-investment-attraction-export-of-products-results-achieved-in-agriculture-development-of-kazakhstan-in-2019

https://forbes.kz/finances/markets/nehalyalnyiy_eksport_kak_kazahstan_razvivaet_svinovodstvo/

https://kursiv.kz/news/biznes/2020-01/na-yuge-kazakhstana-svinovodstvo-stanovitsya-nerentabelnym-biznesom

https://kapital.kz/economic/84732/krizis-mirovogo-svinovodstva-vygoden-dlya-kazakhstana.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德米特里,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