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作者:燕妮,编辑:黑羊,头图来自:《追梦人之开合人生》剧照

这两年,演技类的节目很火,综艺《演员请就位》最近就多次冲上热搜。

表演这件事很有意思,进入门槛很高,一般都要经过专业培训。但评价门槛很低,因为本身就是面向大众,所以人人都能说上两句。

很多网友看完年轻演员的表演,纷纷感慨:“现在演员的演技,一代不如一代。”

但对于这件事,老戏骨何冰在综艺《追梦人之开合人生》中,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谈论演技这件事已经不太对了,似乎显得很专业,其实不是很专业。”

当我们谈论表演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到底怎样才能算一个合格的好演员?

看完何冰老师接下来讲的故事,相信你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而且不仅仅是表演,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背后,都有一个重要的支撑框架,而这个东西,才是最值得我们去寻找和讨论的。

 “技”永远不是最重要的

1999年,何冰老师所在的北京人艺,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年剧院重修剧场,要推出一部戏,就是重拍老舍的《茶馆》。

按说重拍一部戏不是什么大事,但这部戏实在是太经典了——豆瓣评分9.3,是人艺的看家作品。很多参演这部戏的演员,都称得上是表演艺术家。

这次重拍需要换一拨演员,为了给新演员培训,老先生们都回来给他们上课。

所有课里,何冰印象最深的,就是郑榕老师的课。

当时75岁的老先生坐在台前说,“茶馆这个戏我们演了一辈子,我演常四爷。”然后指着早年的录像,特别耿直地说:“你们看,我演的就没有对的地方,这非常错误,我告诉你我当时怎么想的……”

说完又把稍晚一版《茶馆》的录像拿出来:

“这有点影了,依然不够好,我那会儿犯的错误是什么,你们这一代,一定不能犯这种错误。”

《茶馆》这部戏,郑榕老师演了34年之久,这么多场下来,他一直在不断地总结,发现错误,然后继续进步。

<《茶馆》郑榕(右一)>

虽然当时他讲的具体细节,何冰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一个老先生,对自己一生一个非常成功作品的态度和思考,他记住了。

郑老先生不但勇于否定当时的自己,还把自己的错误告诉后来的年轻人。在何冰看来,这才是了不起的传承。

这种传承,并不在于一招一式,“他的招式只属于他自己,告诉你你也学不会,但是他对职业的态度,我们是可以学会的。”

就像是打高尔夫,每个选手的挥杆动作都不一样。关键是你要理解这项运动,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去打,这才叫姿势,其他都是细枝末节,整合这些东西才是能力。

回到表演这件事上,“技巧只是蛋糕上的小樱桃,更重要的是背后支撑你的梦想跟思维方式,没有这些,你用技去表现什么呢?”

比起怎么演,为什么演显然更加重要。所以,何冰老师才会说,谈论演技这件事,其实并不专业。

以前接受节目采访时,他也曾表达过同样的观点:

“有一个最大的雷区,就是演戏绝大部分都是在表演情绪,洒狗血。演的不是情绪,是行为,是动作……人在生活当中即便是激动了,有情绪了,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控制情绪。”

支撑态度的,是梦想

在讨论表演时,何冰老师提到了一个我们很熟悉,但又不是很想谈的词——梦想。

因为我们觉得这个词太遥远了,远到上次谈起这个话题,还是在小学。长大后,“梦想”好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如果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支撑我们生活背后的那个东西,其实就是梦想。

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串起来的,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好梦,也有噩梦。

就像何冰老师刚刚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时,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梦。因为在家庭的熏陶下,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梦想成为一名演员。

结果这种美梦成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仅仅维持了短短一个星期。后面的四年大学生活,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何冰所在中戏表演系87班合影>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别拿你的爱好,挑战别人的专业。”

当时表演对何冰来说,就是业余爱好,但考进去之后,就要接受专业训练了。本来当时能考上表演系,何冰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但碰到专业军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

说话也不对了,字也没有,声音是散,形体是散的,反正声台形表四门功课什么都不对。

这种打击,对于一个人的自信来说是摧毁性的。

原本那个“我马上就能成为演员”的美梦,变成了一个“我演技根本没入门”的噩梦。不止是何冰,当时很多学生都有这种幻灭的感觉。

但老师就是要打破他们原有的骄傲感和思维方式,逼迫学生去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确实承受不住打击,选择了放弃。但何冰觉得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而且已经上了这路了,不可能跑。

就这样,经过大学四年的艰难磨练,他在毕业后进入了中国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北京人艺。

能被人艺录取,无疑是何冰的高光时刻之一,但接下来的排练,又让他脱了一层皮。

原来上学时,老师骂也好,严厉批评也罢,它还是一个训练的过程,不面对观众。可进了剧院就不是了,这完全变成真刀实枪地干了。导演倒是挺客气,因为他拿你当一个专业演员。

“你不是上完大学了吗?这个你应该会。”

但实际上,何冰觉得那会儿自己什么都不会,好不容易接了个戏,跑龙套都不敢上去,害怕露怯。

用八个字概括他当时的状态,就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什么出名、大明星,这些想法早就被扔到九霄云外去了,最重要的就是先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人艺里有很多有经验的老艺术家,但是就跟前面提到的郑榕老师一样,他们轻易不谈表演,反而更愿意用行为去影响年轻演员。

因为他们不认为表演能教的会,如果你自己心里没有,说也没有用,还不如你先就好好演就行了。

就这样,何冰从跑龙套开始练,在和老艺术家们几百次的合作中,逐渐打开了演技的大门,最后熬成了主演。

这一熬,又是四年。

如果当时没有做演员的梦想作为支撑,何冰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节目的提问环节,一名北大女生问了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她说,“在生活中,其实我们有很多梦想是很难实现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应该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呢?”

这个问题,保罗·柯艾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其实早就回答过了。

书里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无非就是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在梦境的启发下,寻找宝藏的过程。其中有句很经典的话,“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合力帮你实现愿望。”

很多人都觉得,这种说法实在太唯心了。但其实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说“只要你努力就会成功”。小说的最后,少年发现,宝藏就藏在他曾经牧羊的地方。

兜兜转转发现原点其实就是终点,只是站在原处的自己已经不同了——“即便永远到不了金字塔,他也比任何一个他认识的牧羊人走得远。”

这才是梦想的意义:比起结果,追求梦想的过程更加重要。

在回答北大女生的问题时,何冰老师说:

“如果以实现这个梦想为结果的话,它可能就是个悲剧,但是如果您以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的收获为收获的话,您可能是丰富的一生。”

除了访谈和提问,书单君对何冰老师在节目最后的高燃演讲,感受颇深。

在演讲中,他用四个字概括了追梦时的最佳心态——已经进了。

这四个字的含义,还要从一场戏说起。

几年前,何冰要在戏里演一个篮球教练,体验生活时,他发现一个老教练训练投篮的方式非常特别。他没有指挥球员的动作、技术,而是拍着手说:“不要多想,把动作做出来,已经进了!记住,已经进了!”

这时候,场上出现了两种人。

一种球员拿起球来不加思索,舒舒展展把动作做出来,一个、两个、三个,球接二连三地投入篮筐。

还有一种球员非常认真,拿着球对准篮筐投出去之后,你发现他在等待,能进吗?不能进吗?这种人的进球率非常之低。

为什么听了“已经进了”这四个字的人,进球会多呢?球分明还在手里抱着呢,怎么能进呢?

后来他才发现,这句话其实是把最终达成那个状态的时间前移了——看到球进框时,球员的心理动力是最足的,这种动力支撑了整个技术框架。

技术框架好练,但我们的心要坚定,因为内心任何的恐惧、犹豫都会影响整个框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技术成熟的球员,在罚球时容易失误的原因。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追求梦想的过程,有“已经进了”的坚定信念十分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作者:燕妮,编辑:黑羊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