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ID:appsolution),作者:木斯,36氪经授权发布。
一纸公告,指向了互联网行业的一个元老级产品:浏览器。
10 月 26 日晚,国家网信办宣布,将对手机浏览器开展整治行动,重点放在了「标题党」文章、低俗图文视频以及谣言信息等内容层面上。

这也是近几年来,手机浏览器类 APP 第一次遭到网信办如此严厉的警告,且涉及范围之广,超乎以往。
从名单来看,华为、小米、vivo、OPPO 这四家 Android 大厂的自带浏览器都赫然在列,考虑到它们各自的市场份额,意味着本次浏览器整改,将影响到国内 8 成左右的手机用户。
除此之外,UC、QQ、360 和搜狗等用户量较大的第三方浏览器也被「点名」,纳入到首批整治范围中。

▲图片来自:The Conversation
很多用户对于手机浏览器早有不满,也积怨已久。除了网信办提到的内容乱象外,浏览器里内置的繁杂功能,以及无节制的弹窗推送等,同样令人生厌。
但究竟名单里的这些浏览器,用起来怎么样?是否真的这么糟糕?这两天,我们也找到对应品牌的手机,实际体验了几款浏览器的功能,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每个浏览器,都想往里面塞一个今日头条
手机浏览器的问题,其实在点开它们以后就会察觉到了。
我们逐一打开了小米、华为、OPPO、vivo、UC、搜狗、QQ 和 360 这 8 款手机浏览器,它们的首屏,无一例外都是以信息流呈现的,一路下滑,深不见底。

▲八款浏览器,傻傻分不清
如果不是还能在顶部看到搜索框,你可能根本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浏览器应用。
但这确实就是现状。
事实上,在 26 号的整改通知下发后的隔天,这些浏览器就已经按照要求,在信息流顶部位置发布了《自查整改公告》。

▲整改公告发出的第二天,一些名单内的浏览器已经对信息流内容做了替换,只转载那些具有新闻采编权媒体的内容
与此同时,部分浏览器也对信息流内容进行了替换,只选用具有新闻采编权的媒体消息源,减少了花边新闻、明星八卦和自媒体消息的出现频次,但信息流中仍然保留了广告。

▲某个没有在首批整改名单之列的浏览器,则依旧充斥着很多标题党内容
但这些浏览器的信息流原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找到了一款没有在本次整改范围内的手机产品,点开了它的自带浏览器,内容基本都是来自于自媒体了。
再往下刷几条,你又会看到熟悉的擦边球小视频,论质量,实在不敢恭维。
这也是大多数浏览器原本的画风:各种来自于不知名自媒体的图文信息,辅以夸张的标题,并夹杂着短视频、广告横幅页,而当年我们总喜欢调侃的「UC震惊体」,在这些信息流中随处可见。

▲不管是自带的还是第三方浏览器,一旦打开推送,日常推送新闻的频次都非常高
这些浏览器的推送频次也非常高。只要你不关推送,哪怕是手机没开浏览器,静置个小半天,通知栏上也会堆积着各种新闻,可并不是那种非看不可的家国大事。
我们也就浏览器的推送问题询问了身边一些朋友,大部分人正因为不想被这些推送折腾,直接关掉了自带浏览器的通知权限。
信息流页面,还只是现在手机浏览器提供的其中一项功能而已。多数人吐槽浏览器「臃肿」、「杂乱」,是因为它们还做了很多本不该是浏览器需要做的服务。

▲八款浏览器都集成了视频、小说和游戏等功能,部分模块还直接放在了底栏
视频、小说、在线游戏,已经成为了现在浏览器应用的「标配」了,有的浏览器为了强调这些功能的存在,索性直接放在了底栏切换页上。

▲强行开启的「通知栏工具」,是一种比广告推送更为流氓的行为
我们还遇到了一种更明目张胆的做法:有两款第三方浏览器,都默认开启了「通知栏工具」的功能,实则就是在你的通知栏上显示搜索栏,或者快捷功能入口。
要是想去掉它,就只能手动去关闭。

▲手机浏览器的功能已经非常膨胀了,似乎就没有它不能做的服务
这么看下来,国内大部分主流手机浏览器,都已不再是单一的浏览器模式了。新闻、视频、小说、游戏等一应俱全,你甚至很难在市面上找到另外一种应用类型,可以在功能层面和浏览器媲美。
除了微信。
对比来看,浏览器原本应该做好的网页浏览,以及搜索,却被厂商所忽略,并逐渐变成了一个附属品功能,你很难说这是一个好的变化。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精;但如果不做,就无法提高浏览器的使用频次与黏性。
这或许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每一个浏览器应用都在面对的困境。
浏览器有「焦虑感」,所以它才什么都想往里装
有人肯定会疑惑,同样都是浏览器,为什么像 Chrome、Safari 等应用,就不会有这些杂乱的东西?
这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产品定位决定的,对于 Google 和苹果而言,浏览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自家操作系统下的一款工具而已。浏览器本身没有盈利压力,那么就只需要做好浏览器该做的事情即可。
何况,这两款浏览器也有着同类应用所不具备的优势:Safari 背后有 iOS 和 Mac 系统,而 Chrome 则有 Android,光是预装在手机上这一点,就已经有着第三方浏览器难以企及的优势。

▲就全球来说,主流的浏览器依旧是 Chrome 一家独大,而 Safari 的占比很大程度上是由 iPhone 带来的
可第三方浏览器不一样。到了今天,单纯的浏览器已经很难再靠用户输入网址、打开页面作为卖点了。入口地位的下降,流量被瓜分,市场份额在面对巨头时,也难以有对策,就连原本浏览器最看重的「搜索」,很多人都已经习惯在微信、微博里完成。

▲图片来自:unsplash
你可能已经不记得,上一次主动点开浏览器是什么时候了。购物,你会找淘宝;打车,你会找滴滴;点餐,你会找美团…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大部分需求,都已经被这些 APP 瓜分殆尽,且使用频次和时长,都远远超过打开浏览器。

▲假如没有外链屏蔽,微信已经等同于很多人的浏览器了
什么时候还会需要用到浏览器呢?朋友发来的外链在微信里打不开,你可能需要用它做一次跳转;要不就是碰到了某个知识盲区,想让搜索引擎拯救一下;还有人告诉我,他只有在连接公共 WiFi 时,才会想起主动点开自带浏览器,为的就是走一遍验证码流程。
但这些场景都是被动产生的,如前文所说,若是想提升用户主动点开浏览器的欲望,信息流、游戏、文学等内容的分发,以及可以不断刷存在感的通知推送,都是简单直接,且成效更明显的做法。

▲其实主流浏览器都避不开信息流,Chrome 也做尝试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浏览器的尽头,就是一个平台级应用与内容分发平台。
也正因为浏览器的定位逐渐模糊,它可以毫无顾虑地将各种服务都整合到一起,省去用户寻找、下载和使用其他 APP 的时间,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流量。
此时,在抢占用户时间上,浏览器和今日头条、抖音这类应用并无多少区别了。
广告位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只要能带来点击,那也代表会有更多的分成入账。
除了选择小众,你也可以手动精简浏览器
手机自带的浏览器并非无药可救,至少从我们体验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自带浏览器都内置了一个开关,它可能会叫「个性化推荐」、「资讯通知」,也可能叫「猜你喜欢」、「通知栏消息」,反正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推送制造机会。

▲这类开关都能在浏览器的设置项里找到,不想被推送骚扰的话,就全部关闭
这些开关默认都是开启的,但你也可以手动把它们关掉,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自带浏览器胡乱推消息的毛病,摆脱信息过载。
但找出这些开关也需要花费一些心思,我们发现,有的浏览器直接将选项藏在了设置页面的二级菜单,甚至是三级菜单中,如果不逐条点开查看,很多人根本都不会知道。

▲小米自带浏览器提供了一个简洁版主页功能
另外,个别自带、第三方浏览器也提供了首屏功能模块的自定义。比如像小米,自带浏览器就集成了一个「简洁模式」,开启后会直接关闭信息流、视频等分栏,只留下一个简版主屏,非常值得其他手机厂商借鉴。

▲搜狗、QQ 浏览器都可以关闭首屏信息流,但也仅限于此了
而在搜狗、QQ 这两个第三方浏览器里,也都允许用户关闭首屏信息流,只是欠缺了一些美观度。

▲浏览器更应该做好哪些功能?一些小众化产品已经给出了答案
除了手动精简浏览器外,更多人还会投奔至一些小众浏览器麾下。现在的夸克、神奇、X 和 Via 等,都是在功能和设计上力求简洁的第三方浏览器代表。靠着视频下载、资源嗅探等插件,以及交互上的微创新,它们也从主流浏览器市场里争取到不少用户。
但这些小众浏览器能走多远,我们还不知道,毕竟借着预装的身份,以及众多的功能,大部分手机自带浏览器都不用太担心自己的流量,也不会有明显危机感。
只希望在本次整改后,主流浏览器漫天的信息流和广告能稍微收敛一些,或是至少提供一个清爽版开关,让我们拥有自行选择的机会。
网信办集中整治8款手机浏览器 “华米OV”声明“自查整改”
本报记者/陈佳岚/广州报道
手机浏览器野蛮生长,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成为“自媒体”传播乱象的聚集地和放大器。
为有效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问题,10月26日晚,“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国家网信办对手机浏览器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
据介绍,此次专项集中整治和督导整改,把影响力较大的8款手机浏览器纳入首批名单进行重点集中整治,即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被点名的8款手机浏览器中有一半是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另一半则是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其中,国产主流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vivo自研浏览器皆上榜。
浏览器里充满低俗和不良信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记者,国内手机浏览器可以分为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和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市场两类,一类是以UC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360浏览器为代表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另一类则是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约为6.82亿人,增速为4.4%,预计2020年手机浏览器用户将突破7亿人,增速放缓至3.7%。
手机浏览器作为连接用户和内容的主要载体入口价值明显,用户规模的庞大也使得手机浏览器市场内容乱象丛生。
“随着手机浏览器平台网罗的内容越来越多,其面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低俗、价值观误导等痛点问题也越发明显。”为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互联网内容行业已经由野蛮生长期步入价值沉淀阶段,面临的行业监管不断趋严,如何把控内容调性、树立正确价值导向、降低监管风险将成为手机浏览器平台需要克服的共同难题。
事实上,互联网自媒体乱象由来已久,除了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浏览器被点名,集中整治之外,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在2019年严肃约谈了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并责令平台进行整改,彻底清理相关信息,处罚有关责任人,健全内部机制,完善搜索功能,切实加强信息搜索服务管理。
2020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针对百度APP违反国家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大量传播低俗庸俗信息、密集发布“标题党”文章、公众账号注册管理及内容审核不严,传播秩序和生态问题突出,社会影响恶劣,约谈了百度公司负责人,要求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百度APP被整治,当时就有手机用户吐槽其他手机浏览器应该借鉴百度整改了。
一位华为手机用户在花粉俱乐部留言道:“不知道华为浏览器团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本人觉得华为浏览器现在低俗内容和百度差不多,浏览器到处布满标题党低俗党的文章,几次浏览器更新都是避重就轻。如今百度迎来了它的整改,不知华为作何感想,真心希望华为浏览器虚心听从用户真正的需求。”
当然,UC、QQ、360、小米、OPPO、vivo等手机浏览器都有被频繁吐槽的现象,例如有网友在微博吐槽UC浏览器:“很小心避免点击UC浏览器里的新闻,但是每不小心点进一次就被里面的低俗内容和令人作呕的评论恶心一次。”此外,还有网友在知乎平台上吐槽小米手机自带浏览器上有低俗内容。
主流手机浏览器皆上榜
目前,UC浏览器、QQ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是中国主流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用户活跃程度较高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是UC浏览器、QQ浏览器,月活用户占比分别为62.2%、52.4%。这也意味着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皆被点名。本报记者也注意到,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华为、小米、vivo、OPPO等浏览器皆上榜,而且也是重灾区。
“因为能带来收入。”电信专家项立刚对此分析道,低俗劣质等内容会带来一定流量,商业信息流平台通过流量就会获得商业利益,如广告、电子商务等,而与之合作的手机厂商也就会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较于第三方浏览器,手机厂商自研的浏览器起步较晚,目前更多的是要满足自己手机用户的需求体验和整体OS兼容协调性,近年来发展迅速。
张毅对本报记者分析道,对于第三方手机浏览器而言,它们进入手机浏览器行业成本会比较高,装机在每台手机都会面临着自带浏览器的竞争,为此第三方浏览器的管理、专业度会稍微做得好一些,而手机厂商自带浏览器是庞大的智能手机软硬件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方面可能会比较弱一些。但项立刚认为,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与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所面临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低俗等问题都差不多。
“对于手机企业而言,自研浏览器产品是旱涝保收的业务,不存在市场的自由竞争问题,主要跟各家手机厂商的出货量有关。”张毅表示。
IDC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跟踪报告显示,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780万部,同比下降10.3%。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位列出货量TOP5。
而一位手机厂商人士告诉记者,手机浏览器收入也是手机互联网收入中重要的一部分。
要求开展自查整改
此次集中整治和专项督导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其中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不得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不得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信息,不得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等等。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10月27日至11月9日,各手机浏览器要对照问题清单深入开展自查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清理违规信息、严管“自媒体”账号。同时,建立完善总编辑负责制、内容审核管理规范,从制度层面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防止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问题的发生。
整改期间,8款手机浏览器要切实做好“一公告、两审核”:“一公告”即10月27日8时,各手机浏览器要在首屏显著位置发布自查整改公告并PUSH推送全体用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两审核”即10月28日15时前,各手机浏览器要按照整改要求向属地网信部门提交细化整改工作安排,经审核同意后开展自查整改;自查整改结束之日,即11月9日17时前,各手机浏览器向网信部门提交自查整改报告和内容运营制度规范并接受审核。
自查整改结束后,网信部门将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整改后问题依然突出的手机浏览器,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置,直至取缔相关业务。此外,各地网信部门还将对属地手机浏览器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一并按要求纳入专项整治和督导整改。
10月27日,本报记者注意到,UC、华为、小米、vivo、OPPO等浏览器均已在各家浏览器首屏显著位置发布自查整改公告。
网信办集中整治8款手机浏览器 “华米OV”声明“自查整改”
本报记者/陈佳岚/广州报道
手机浏览器野蛮生长,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成为“自媒体”传播乱象的聚集地和放大器。
为有效解决网民反映强烈的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问题,10月26日晚,“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国家网信办对手机浏览器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
据介绍,此次专项集中整治和督导整改,把影响力较大的8款手机浏览器纳入首批名单进行重点集中整治,即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被点名的8款手机浏览器中有一半是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另一半则是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其中,国产主流手机厂商华为、小米、OPPO、vivo自研浏览器皆上榜。
浏览器里充满低俗和不良信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记者,国内手机浏览器可以分为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和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市场两类,一类是以UC浏览器、QQ浏览器、百度浏览器、360浏览器为代表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另一类则是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约为6.82亿人,增速为4.4%,预计2020年手机浏览器用户将突破7亿人,增速放缓至3.7%。
手机浏览器作为连接用户和内容的主要载体入口价值明显,用户规模的庞大也使得手机浏览器市场内容乱象丛生。
“随着手机浏览器平台网罗的内容越来越多,其面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低俗、价值观误导等痛点问题也越发明显。”为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互联网内容行业已经由野蛮生长期步入价值沉淀阶段,面临的行业监管不断趋严,如何把控内容调性、树立正确价值导向、降低监管风险将成为手机浏览器平台需要克服的共同难题。
事实上,互联网自媒体乱象由来已久,除了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浏览器被点名,集中整治之外,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在2019年严肃约谈了今日头条相关负责人,并责令平台进行整改,彻底清理相关信息,处罚有关责任人,健全内部机制,完善搜索功能,切实加强信息搜索服务管理。
2020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针对百度APP违反国家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大量传播低俗庸俗信息、密集发布“标题党”文章、公众账号注册管理及内容审核不严,传播秩序和生态问题突出,社会影响恶劣,约谈了百度公司负责人,要求立即停止违规行为。
百度APP被整治,当时就有手机用户吐槽其他手机浏览器应该借鉴百度整改了。
一位华为手机用户在花粉俱乐部留言道:“不知道华为浏览器团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本人觉得华为浏览器现在低俗内容和百度差不多,浏览器到处布满标题党低俗党的文章,几次浏览器更新都是避重就轻。如今百度迎来了它的整改,不知华为作何感想,真心希望华为浏览器虚心听从用户真正的需求。”
当然,UC、QQ、360、小米、OPPO、vivo等手机浏览器都有被频繁吐槽的现象,例如有网友在微博吐槽UC浏览器:“很小心避免点击UC浏览器里的新闻,但是每不小心点进一次就被里面的低俗内容和令人作呕的评论恶心一次。”此外,还有网友在知乎平台上吐槽小米手机自带浏览器上有低俗内容。
主流手机浏览器皆上榜
目前,UC浏览器、QQ浏览器、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是中国主流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用户活跃程度较高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是UC浏览器、QQ浏览器,月活用户占比分别为62.2%、52.4%。这也意味着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皆被点名。本报记者也注意到,国内主流手机厂商华为、小米、vivo、OPPO等浏览器皆上榜,而且也是重灾区。
“因为能带来收入。”电信专家项立刚对此分析道,低俗劣质等内容会带来一定流量,商业信息流平台通过流量就会获得商业利益,如广告、电子商务等,而与之合作的手机厂商也就会获取更多的收益。
相较于第三方浏览器,手机厂商自研的浏览器起步较晚,目前更多的是要满足自己手机用户的需求体验和整体OS兼容协调性,近年来发展迅速。
张毅对本报记者分析道,对于第三方手机浏览器而言,它们进入手机浏览器行业成本会比较高,装机在每台手机都会面临着自带浏览器的竞争,为此第三方浏览器的管理、专业度会稍微做得好一些,而手机厂商自带浏览器是庞大的智能手机软硬件系统中的一小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方面可能会比较弱一些。但项立刚认为,第三方手机浏览器市场与手机厂商自研浏览器所面临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低俗等问题都差不多。
“对于手机企业而言,自研浏览器产品是旱涝保收的业务,不存在市场的自由竞争问题,主要跟各家手机厂商的出货量有关。”张毅表示。
IDC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跟踪报告显示,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780万部,同比下降10.3%。华为、vivo、OPPO、小米、苹果位列出货量TOP5。
而一位手机厂商人士告诉记者,手机浏览器收入也是手机互联网收入中重要的一部分。
要求开展自查整改
此次集中整治和专项督导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其中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不得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不得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信息,不得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等等。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强调,10月27日至11月9日,各手机浏览器要对照问题清单深入开展自查整改,举一反三全面清理违规信息、严管“自媒体”账号。同时,建立完善总编辑负责制、内容审核管理规范,从制度层面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防止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问题的发生。
整改期间,8款手机浏览器要切实做好“一公告、两审核”:“一公告”即10月27日8时,各手机浏览器要在首屏显著位置发布自查整改公告并PUSH推送全体用户,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两审核”即10月28日15时前,各手机浏览器要按照整改要求向属地网信部门提交细化整改工作安排,经审核同意后开展自查整改;自查整改结束之日,即11月9日17时前,各手机浏览器向网信部门提交自查整改报告和内容运营制度规范并接受审核。
自查整改结束后,网信部门将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整改后问题依然突出的手机浏览器,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置,直至取缔相关业务。此外,各地网信部门还将对属地手机浏览器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一并按要求纳入专项整治和督导整改。
10月27日,本报记者注意到,UC、华为、小米、vivo、OPPO等浏览器均已在各家浏览器首屏显著位置发布自查整改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