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UC新闻坊”(ID:rendaxinwenxi),36氪经授权发布。

采访与文案写作 | 傅中行 马雨筱旭 杨若渝 

数据收集与可视化 | 罗斯 陈雨禾 江婧怡 杨凯文

美编 | 罗斯

近日,央视先后两次评大胃王吃播,随后快手抖音等平台迅速出台了“宣扬量大多吃可直接封号”的规定。不少吃播观看者发现,在这些平台上搜索“吃播”“大胃王”等关键词时,出现的是“珍惜粮食,合理饮食”一类的提示。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衷于“看别人吃饭”?在2019Bilibili百大UP主中,有7位属于吃播博主。实际上,“吃播”是个舶来词,源于韩语“Mukbang”,是“吃”和“播放”两个韩语单词的合成。吃播也不仅仅是“大胃王”,在吃播的内容池中,有着许多分支。粉丝们观看吃播的理由,也五花八门。

本期RUC新闻坊选取了Bilibili“吃播界的泥石流”群组中粉丝量排名前10的UP主各自播放量最高的10条视频,对视频中的280万余条弹幕进行分析,并采访了8名吃播观众,以期对“吃播热”现象进行“冷思考”。

一 矛盾的心理代偿:被想象的滋味,被代替的食欲

吃播的独特性就在于它取材和根植于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和“食欲”。而人对食物的感知是视觉、嗅觉、味觉甚至听觉的统合,某一方面的刺激也会调动其他感官的共鸣。因此,视频化的呈现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使吃播观看者获得心理代偿,满足某种欲望。

饭点“望梅”,解放食欲

“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起买饭回来,坐成一排,非常默契地打开各自关注的吃播视频来看。”向不再说,在大学寝室里,自己和室友都已经逐渐养成了看吃播下饭的习惯。他们既在同一时空中一起搭伙吃饭,又进入到不同的虚拟场景中与吃播博主“对话”,身体的在场与交流的缺席,似乎达到了某种心照不宣的和谐。

“有剧情又具备吃播元素的视频,既不会看着无聊,也可以刺激胃口”,与向不再有着同样想法的吃播爱好者不在少数。杨土豆同样选择在吃饭时观看吃播,原因是“处于相似的场景下,更能调动味蕾和食欲”。慧慧还会特意挑选那些有食欲的看,这样“自己食欲也会大开,就会吃得多一点。”

“我们通过数字界面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美味食物的图像所带来的影响,它会无意中加剧我们对食物的渴望。”[1]研究表明,“视觉刺激很大程度上能够综合甚至改良人们对味觉感知的评判”。[2]

你喜欢看吃播博主们吃什么?受访者的回答中不乏“红彤彤”“特别辣”“炸鸡”“火锅”等字眼,而这些都传达出强烈的视觉刺激感,富有冲击力。

深夜“画饼”,充饥神器

与激发食欲正好相反,舒雅观看吃播是因为“自己吃不到,看别人吃过过眼瘾”,有减肥目标的她以此作为食欲排解的突破口。

另一位吃播爱好者王格格也坦言,她也是在减肥时期接触的吃播,比较关注“大胃王”类型,主要是出于抑制食欲的目的。“你看人家吃那么多东西之后,就感觉到他们很撑啊,就觉得好像自己没那么饿了。”

本文搜集的280万余条弹幕数据显示,夜间零点是吃播观众发送弹幕数量最多的时刻。

深夜看吃播不会更饿吗?“在晚上看着别人胡吃海喝,自己慢慢也就吞口水饱了,幻想着自己也在吃,属于精神食粮。”向不再如此说道。

人们通过观看吃播视频来代替实际上的大快朵颐是一种典型的心理代偿。“人的精神系统是一个相对闭合的系统,总是处于趋向平衡的动态过程之中……谋求平衡的过程不过是以欲望为核心的‘心理能’从一种心理结构和要素当中转移到另一种心理结构和要素当中的过程。”[3]

在深夜的饥饿状态下,观看吃播就成为了许多人对于“食欲”或其他欲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代偿性手段,将自己对美食的渴望转移到吃播博主身上。

“之前有好朋友跟我说学校附近有一家特别好吃的米粉,但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吃,所以就特别想吃米粉,正好张喜喜(编者注:bilibili知名美食UP主)当时吃了一份超辣的米粉,正对我的胃口,加上她又长得特别好看,所以印象很深刻。”

在像慧慧一样的吃播观看者眼里,吃播博主实际上是代替他们自己完成了品鉴美食的任务,但同样也获得了满足感。

二 独食不孤独: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是跟谁吃

人是社会性动物,吃饭不仅仅是对口腹之欲的满足,还是一种社会交往的仪式。

在知乎输入“一个人吃饭”,点击搜索,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人吃饭很丢人吗?”“怎样不尴尬地一个人坐在食堂吃饭?”“一个人吃饭怎么假装不孤单?”“越来越害怕一个人吃饭怎么办?”等问题。

如此看来,“一个人吃饭”似乎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状态,甚至会给人以孤独、寂寞、尴尬的感受。在没有人“约饭”的情况下,吃播博主在某种程度上便扮演了“饭友”的角色。

“我最关注吃播博主的个人特点和视频风格,不会说一定要看吃西餐或者烧烤这样某一个品类,吃啥都行,最根本的兴趣点还是在人。吃播里除了吃以外还有很多镜头,这部分镜头也很关键,甚至是一个重要的定位点。”在杨土豆看来,“长得好看”“人很有趣”“视频有人情味”是他观看吃播视频的三个重要原因。

有学者称,出于对人际关系的生物性需求,人类会尽自己所能去寻找社会交往,如若不然,就会承受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不良后果,孤独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如吃容易发胖的便餐或者拖延工作任务。在此种意义上,“吃播”正是一个兼具社会交往和排解食欲的发泄出口。[4]

博主通过吃播视频与观看者建立起了“拟态”的人际关系,使其产生一种“熟人”或“朋友”的感受[5],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对社会互动的心理需求。[6]

280万条弹幕词云图中,除了“鸡腿”“汉堡”“自助餐”“好吃”“馋”等食物的名称或对食物的评价外,还存在着“老婆”“弟弟”“妈妈”“爸爸”“宝宝”“大姨”等称谓型词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粉丝和UP主之间的关系。

“我不喜欢看单纯吃东西的,而是比较喜欢边吃边聊类型的,吃饭的时候有人在耳朵边上聊天排遣寂寞,慢慢地看出感情来了,就坚持追更新。而且太多粉丝的博主会产生距离感,小博主让我觉得可以接近。”舒雅常关注的博主吃得都不算多,但无一例外都会给她以亲切的感觉。“有的很朴实可爱,有的性格直爽、吃相豪迈,她们就像是我身边的同学。”舒雅之前在武汉上大学,所以关注了一个武汉吃播,这样就能经常看到本地美食。另外,她还关注了几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美女博主,跟她差不多是同一年毕业,在给人以视觉美感享受的同时,也让她产生了“在一起成长”的感受。

钱钟书在《吃饭》里写道,“吃饭时要有音乐,还不够,就有‘佳人’、‘丽人’之类来劝酒;文雅点就开什么销寒会、销夏会,在席上传观书法名画;甚至赏花游山,把自然名胜来下饭。”对此,雷世文评价道,“吃饭” 变成了赏乐、观人、行酒、览胜的消遣活动,原本是饮食为主的生理活动反而退居其次。[7]

既然身边没有所谓的“佳人”“丽人”作伴尽兴,也没有“书法名画”“自然名胜”可供观赏,现代人便通过观看吃播这一方式寻求“身体不在场”的陪伴或观赏,将生理活动转变为消遣活动,从而获得层次更为丰富的乐趣。

“跟其他有故事性的小视频不一样,吃播就只专注于吃饭或者烹饪这件事本身,我在看吃播的时候,也就只专注于自己吃东西的感受,就不会想到人情世故等等一些杂七杂八的烦恼,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心绪转换吧。”慧慧关注的博主都属于性格活泼、打扮少女的类型,在看她们说话和吃东西的时候,她就会感到“很爽”“很开心”,产生一种疗愈感。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之下,现代人表达出对“接地气”“生活气息”“慢生活”的渴求,这便为乡村吃播开辟了市场。

王格格曾经看过一对乡村夫妇的抖音视频,是以第三视角呈现的,视频里不光有吃饭的场景,也会展现食物的取材、烹饪过程。“尽管食材都比较常见,但他们做出来的饭菜看上去很诱人,在乡村田园风光的背景下,就会觉得很贴近生活,自己也会因为小两口之间相处的和谐有爱而感到简单的幸福。”

不过,跟一个人吃的快餐一样,吃播视频本质上也是一种“快餐文化”。“我觉得这种视频没有什么记忆价值,当下有所感受就足够了,属于吃饭时的一种伴随状态,不会把心思投入到视频里。”杨土豆如是说。

“变味”吃播秀:“这么能吃”和“这也能吃”

“吃给你看”是“万物皆可播”时代的一个缩影,但“人人皆可播”的属性也使吃播注定少不了竞争。吃不是难事,但要吃得有看头却不简单。吃什么、怎么吃,都大有文章可做。

不同的吃播类型,观众的评价也褒贬不一。通过对弹幕数据进行情感分析,我们发现280万条吃播弹幕的情感指数平均值为0.528(编者注:情感指数0.5表示中立,情感指数与情感倾向呈正相关),整体呈现出中立偏积极的情感倾向。

但其中仍有15万条弹幕偏向负面情绪,表明观众对某些类型的吃播并不认可。

比如有博主在追求速度与数量的跑道上勇往直前,几分钟内“暴风吸食”大盆拉面,一口气吃100根热狗,不断刷新大胃王记录;有博主则在追求新奇刺激的赛场上剑走偏锋,生吃章鱼海胆、干吃火锅底料,以此突出重围博得眼球。

尽管内心并不认可某些吃播类型,但在猎奇和审丑心理的作用下,一些观众仍然忍不住点开视频去一探究竟。

于是在屏幕后贡献点赞、生产评论的吃播观众们一边吐槽重口味吃播,在视频剪辑的蛛丝马迹里揭露大胃王的骗局;一边又欲罢不能地点开一个又一个“土味”吃播。在我们不断发出“这么能吃”和“这也能吃”的惊叹时,吃播的点击率就上去了。

“最初有吃播这个概念是看了密子君(编者注:bilibili知名美食UP主)吃火鸡面的视频,因为我觉得太辣了,竟然还有人能吃这么多。”渐渐地,慧慧成为了吃播的深度用户。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心驰神往。舒雅接触吃播的契机同样离不开猎奇心理——“怎么会有人可以吃那么多?”“是什么样的人可以吃那么多东西?”“怎么个吃法?”“吃的什么东西?”驱使受众点开吃播视频的正是人类与生具有的好奇心,当好奇心满足时,会产生极大的舒适感,这也持续刺激着吃播博主的内容创作。

人会本能的去选择让自己快乐的事物。阿妍说:“看那些吃变态辣,吃几十份炸鸡的吃播,我会先感到一种生理上的不适,像是我的嗓子会被辣疼,胃会被撑破一样,随着身体上的紧张感消失,精神反而会觉得很放松。”

这实际上是一种良性自虐的心理过程。“良性自虐”(Benign Masochism)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Paul Rozin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发现,当人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即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时,经历一些可怕或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是一种享受。[8]观看他人吃完50个汉堡和看恐怖电影是一样的,它们都会让你肾上腺素激增,但不会对你的生命造成威胁。

生吃黄鳝、一口气吃十几包爆辣火鸡面,这些反常的吃,让我们产生一种置身于危险之中的错觉,但实际上我们在屏幕后毫无危险可言,这种存在于精神层面的自虐倾向会令人觉得愉快。

在不断地“自虐”过程中,我们将积极情绪视作消极情绪的解毒剂,就像把甜味当作缓解苦味的良药一般。快乐与痛苦之间的逆向联系,是深深根植于生物学之中的。

“我觉得有点可怕,那种极尽夸张表演生吃章鱼的吃播,评论区里还有一些人让主播多吃一点,再夸张一点,像是喜欢看主播自虐一样。”小绘对追求刺激的吃播观众们表示不解。

这种“主播不狠我不爱”的心理实际是的扭曲的审丑欲望在作祟。当人们对外表光鲜亮丽的主播审美疲劳时,为了追求一种精神刺激和心理满足,那些敢于“扮丑”和“低人一等”的角色反而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用户在观看他们夸张狼狈的吃饭丑相时,不由自主心生“优越感”,一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评论,一边又乐此不疲地为主播贡献点击量。

“我觉得吃播还是要去展现美食,展现一种文化或者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去迎合人们的猎奇心理和被压抑的欲望,现在有些吃播就是为了单纯的吸引流量和夺人眼球,慢慢看着也就失去了兴趣。”张小芮说。

现代人生活中的小幸福有许多都来自美食。据了解,吃喜爱的食物时多巴胺单位分泌量能达到130,比按摩和疲惫时睡觉还要高。[9]“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食物本身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就像从大胃王吃播转型为美食探店的密子君一样,吃播应该回归它本来的初衷,分享美食,分享文化,那些不健康、辣眼睛的方式只能凭借噱头赚得一时流量,而非长远之计。

(文中受访者名称均为化名)

参考文献:

[1]Charles Spence, Katsunori Okajima, Adrian David Cheok, Olivia Petit, Charles Michel.Eating with our eyes: From visual hunger to digital satiation[J].Brain and Cognition.2016:53

[2]李沐航.视觉和嗅觉对消费者味觉感知的影响研究[D].硕士研究生论文.2014:22

[3]博玫.试论网络文化的心理代偿功能[J].心理学探新.2004:18

[4]韩传喜,殷晓宇.结构主义视角下“吃播”观众心理探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8,18(03):21-25.

[5]传媒实验室.吃播:全民吃秀狂欢背后的人心孤独与扭曲 | 专题

https://mp.weixin.qq.com/s/p-B79uf_xIeyDRW5el6Mkg

[6]黄兆雪.景观社会下“吃播热”背后的冷思考[J].东南传播,2019(06):80-81.

[7]雷世文.《吃饭》:人类“掩饰文化”的讽刺文本——钱钟书散文《吃饭》解读[J].名作欣赏,2007(17):43-46.

[8]全媒派.重口味吃播:重口味吃播,当进食成为一种奇观,观看者究竟在沉迷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mK4BGa71GcCtzBHZX7HP-Q

[9]财经早餐.吃播江湖,现代人的小确幸有一半都来自美食

https://mp.weixin.qq.com/s/ygRBzciF9omF5KVzeZyKcA

猜你喜欢
文章评论已关闭!
picture loss